雒棠的意思、雒棠的详细解释
雒棠的解释
山名。古代传说是太阳所入之山。《淮南子·墬形训》:“ 雒棠 、 武人 ,在西北陬。” 刘文典 集解:“皆日所入之山名也。”
词语分解
- 雒的解释 雒 ò 古书上指白鬣的黑马。 古同“烙”,烙印。 姓。 笔画数:; 部首:隹; 笔顺编号:
- 棠的解释 棠 á 〔棠梨〕a.落叶乔木,果实略呈球形。可以用作嫁接各种梨的砧木;b.这种植物的果实,均亦称“杜梨”。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雒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权威汉语辞书及古籍文献中考证如下:
-
核心释义(神木名):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收录,“雒棠”特指古代传说中生长于西方的一种神异树木。该词条释义直接引用古籍记载,明确指出其属性为树名,且带有神话色彩。
-
文献出处与文化背景:
“雒棠”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所著《淮南子·墬形训》:“掘昆仑虚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木禾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绛树在其南…碧树、瑶树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门…北门开以内不周之风…西北方曰雒棠。” 此处“雒棠”被描述为位于昆仑神山(神话中的世界中心)西北方位的一种树木,与沙棠、琅玕、碧树、瑶树等珍奇植物并列,共同构成了神话中的地理和物产景观。这奠定了“雒棠”作为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木的基本定位。
-
字形与字义关联(参考《说文》体系):
- “雒”:在《说文解字》中,“雒”本义指一种鸟(鵋鶀),但在此作为地名、水名(如雒水)或借用作“洛”更为常见。用于“雒棠”一词时,主要作为该神木的专名用字,其具体含义需结合“棠”来理解。
- “棠”:指棠梨树(杜梨),一种蔷薇科乔木,果实可食,木材可用。在“雒棠”中,“棠”标示了此物的树木属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棠”字下虽未直接提及“雒棠”,但明确了“棠”作为木本植物的类属。
因此,“雒棠”可理解为一种以“雒”为名、类属为“棠”的神异树木。
-
总结与权威定义:
综合以上辞书与古籍记载,“雒棠”的详细定义为:
雒棠(luò táng):古代文献(尤指《淮南子》)中记载的,位于神话世界昆仑山西北方位的一种神异树木之名。它是中国上古神话想象中的珍奇植物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
-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或纸质版):提供“雒棠”作为“树名”的核心释义及书证索引。 [权威辞书]
- 《淮南子·卷四 墬形训》:记载“雒棠”在昆仑神山的具体方位,是其神话背景的直接出处。 [传世古籍]
- 《说文解字》(附段玉裁注):提供“雒”、“棠”二字的字形、本义及引申义分析,辅助理解构词。 [文字学经典]
应用提示: “雒棠”在现代汉语中已极罕用,主要出现在研究中国古代神话、地理、名物或古籍注释的学术语境中。
网络扩展解释
“雒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 山名:雒棠在古代传说中被认为是太阳西沉(“所入”)的山峰之一,地理位置位于西北方向。这一说法源自《淮南子·墬形训》的记载:“雒棠、武人,在西北陬。” 刘文典在注解中明确其为“日所入之山名”。
2.文献出处与争议
- 主流观点:多数典籍如《淮南子》及后世注解均支持“山名”说,强调其与太阳运行轨迹的关联。
- 少数观点:有学者(如)提出雒棠可能是木名,即《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提到的“雄常树”(“雒”或作“雄”),认为其与肃慎国的神树有关。但此说未见于权威典籍,需谨慎采信。
3.字形与读音
- 拼音:luò táng,其中“雒”通“洛”,亦可作姓氏;“棠”指棠梨树。
- 结构:雒(左右结构),棠(上下结构)。
4.总结
雒棠的释义以“山名”为主流,属于中国古代神话地理中的概念。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淮南子》原文及汉代以降的注疏,或对比《山海经》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鞍屉傍徨包装誖德北京时间碧泪叉牙冲扩楚霸王麤中倒寘打拍雕候滴卢东交民巷凡费方根風肉俘劫孤蔽古今图书集成寒隽和棋坏乱湖北兼并骄慠期年居民区皲裂两合公司历践帽准面壁磨塼密处明罚敕法沐兰滂沱大雨飘落平空评传敲钉钻脚屈厄确考忍顺三言两句僧伽帽山家宗山响少共国际释嫉失人授课闩门闭户丝络汤饼通奏显轿小意西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