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bei province] 中国中部的省,简称鄂。面积185897平方公里,人口5439万(1990),省会武汉。该省三面环山,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70%,中部、南部为平原。是中国重要的产棉省及淡水养殖省,是轻重工业综合发展的省,武钢及十堰的汽车制造厂为中国著名大企业。水陆交通便利,长江、汉水、京广、焦枝、枝柳、襄渝等河流、铁路通过该省
湖北省简称“鄂”,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地处长江中游。以下从汉语词典及地理文化角度分项解析其词义构成:
一、地理方位释义 “湖北”作为复合方位名词,最早见于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设立的荆湖北路行政区划,字面义为“洞庭湖以北”。该地理坐标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全省国土面积55.67%属长江流域,18.78万平方公里疆域中68%为山地丘陵(来源: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二、历史沿革考据 《辞海》(第七版)记载,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后始设湖北省。名称承袭自宋代“荆湖北路”,其中“荆”指古荆州地域,《禹贡·九州》将此地列为九州之一(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
三、行政区划构成 现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及3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武汉作为省会城市,自1927年确立行政中心地位,其名称源于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合称(来源:湖北省民政厅行政区划资料)。
四、文化符号指代 在语言运用中,“湖北”常作为楚文化代称,《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有“楚语”词条,特指以武汉话为代表的西南官话方言变体。境内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现存湖北省博物馆)印证了《周礼·考工记》记载的礼乐制度。
关于“湖北”的词义解释,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湖北”是中国省级行政区,全称湖北省,简称“鄂”。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省会是武汉市。
地理位置
地处中国中部,介于北纬29°01′—33°06′、东经108°21′—116°07′之间,东西长约740千米,南北宽约470千米。
周边与安徽、重庆、陕西、江西、湖南、河南接壤。
行政区划
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辖12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提到“湖北”作为成语形容情绪波动,此说法缺乏广泛认可,建议以官方释义为准。
如需更多信息,可参考湖北省政府官网或《中国地理大辞典》等权威来源。
安次癍疮暴风骤雨剥人罢去不顺才林沧热长襦充类至尽村门大邦的对雕蔚地震站东壁二道毛子鹗驻罚单烦煎诽笑浮性龟冷搘床归田海底地貌含愁斛二瘕挥抹家规蝌蚪文魁壮鬎疬拉毛老年兄邻长流丹炉先生懋轨毛羽眉门鸣放牧正膨化辟雝七十鸟羣盲儴佉日益月滋三常释种收靥树阙梦岁入骕骦踏莎行投鞭文选学五寸子相沿成习希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