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闩门闭户”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该成语字面意思为“用门闩关闭门户”,引申为彻底关闭门窗,形容与外界隔绝或采取封闭状态。它既可指物理上的闭门行为,也可比喻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封闭。
最早见于清代李雨堂的演义小说《五虎征西》第六十七回:“左右人家多已闩门闭户,庭园寂静无声。” 这一场景描写了夜深人静时百姓闭门休息的景象。
在当代使用中,常带有双重含义:
该成语生动体现了汉语通过具体动作描写抽象状态的造词特点,既保留古汉语单音节词组合的特征(闩、闭),又通过并列结构强化语义,在古今语境中都具有较强表现力。
闩门闭户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意为门窗紧闭,形容家中无人或者严加看管。
“闩”字的拆分部首是门,总笔画数为8;“门”字的拆分部首也是门,总笔画数为3。
成语“闩门闭户”来源于古代民居的防盗安全措施。在古时候,家中没有现代化的安全设施,为了保护家人和财产的安全,人们常常在夜晚或者离家时将门窗紧闭,用闩锁住,以防不法分子进入。因此,闩门闭户也成为了一个与家庭安全相关的成语。
闩门闭户的繁体字为「關門閉戶」。
在古代,闩门闭户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基本上都是以“闩门闭户”的意思来表达的。
1. 每到晚上,他总是习惯性地把家中的大门闩上,实行“闩门闭户”的原则。
2. 那户人家一直都闩门闭户,很少有人见过他们一家的真面目。
1. 闩锁、闩窗、闩板、闩钥
千门万户关、门户紧闭、门窗紧锁
门户敞开、门庭若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