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失人的意思、失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失人的解释

谓错过人才;错用人才。《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 周公 大圣,以贵 * ,吐哺握髮,惧於失人。” 宋 苏舜钦 《火疏》:“臣以谓近位之失人,政令之多缺,赏罚弗公之所致也。” 明 刘基 《杂解》:“有天下未尝无人也,有人未尝无用也,用得其当谓之得人,用失其当谓之失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失人"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有两种典型释义:

一、指错失贤能之士 该义项源自《论语·卫灵公》"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表示当用而未用人才。《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谓错失人才",强调对人才的忽视与遗漏,如《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用人之道,惟在得人,不可失人"的治国理念。

二、指失去民心支持 《尚书·泰誓》"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孔传云:"失人,人失也",此处"失人"特指统治者失去百姓拥戴。《贞观政要》载魏徵谏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对"失人则国危"的政治警示。

该词在《古代汉语词典》中标注为动词性短语,读音shī rén,其使用范围涵盖人才选拔与政权维系两大领域。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境,常见于历史评述与政论文章,如钱穆《国史大纲》评述历代兴衰时多次使用"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论断。

网络扩展解释

“失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错过或错用人才
    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意为应当与有才能的人交流却未做到,导致错失人才。晋代葛洪在《抱朴子·逸民》中也提到周公为“惧于失人”而礼贤下士。
    近义词:失贤;反义词:得人(出自刘基《杂解》)。

  2. 引申含义
    现代语境中可扩展为“错失珍贵事物”或“因疏忽导致损失”,例如:“若因犹豫而错过机遇,亦可自嘲为‘失人’。”


二、使用场景

  1. 人才领域
    描述选拔人才时的失误,如企业误判候选人能力导致错用或遗漏。
  2. 人际交往
    指与亲友、同事失去联系(部分词典提及此用法,但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三、文献例证


四、常见误用

需注意与“失联”“失踪”等词区分。尽管个别资料提到“失人”可表失去联系,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权威支持,建议优先采用“错失人才”的核心义项。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或《抱朴子》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邦哲保母备安库宾飨湢浴才难臣一主二鸱甍丛篠啐骂蹀里蹀斜迭字诗砥厉名号肥油油風帶风角腹俭附赘悬疣告密者公孤宫属海角天隅焊锢活泼泼货头基础课精神百倍几蘧疾首痛心林浪难能可贵鸟骇鼠窜疲钝贫竭品貌非凡起早睡晩然纳如雷贯耳善学慑悸省略号生脸升缺舍生取义时复失记拭泪守谦説来话长説作疏俗贪悍推详偎亵乡闱香璎陷刑销耗协庆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