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论说刑法。《汉书·刑法志》:“善乎! 孙卿 之论刑也。”
(2).判刑。《大戴礼记·盛德》:“故季冬听狱论刑者,所以正6*法也。” 王聘珍 解诂:“论刑者,《周礼》曰‘以五刑之法詔刑罚,以辨罪之重轻’是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孔明 所谓诸有作姦犯科者,宜付外廷论刑。”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论刑汉语 快速查询。
"论刑"是汉语法律术语中指根据犯罪事实和法律规定评定刑罚的司法行为。其核心内涵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字面构成 "论"取《说文解字》"议也"之本义,含讨论、评定之意;"刑"据《尚书·吕刑》"刑罚世轻世重"释义,指国家制定的刑事处罚。二字组合形成"评定刑罚"的完整概念。
二、法律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该条款构成现代司法实践中论刑的法定基础。
三、适用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审判参考》中强调论刑须遵循三项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3) 刑罚个别化原则。这些原则确保刑罚评定既符合法律规定,又兼顾个案特殊性。
四、历史源流 该术语最早可追溯至《唐律疏议·名例》"诸犯罪未发而自首者,原其罪"的司法实践,展现中国古代司法体系中"先论后刑"的裁判传统。清代《刑案汇览》记载的"论斩监候"等司法文书,更直接体现该术语的历史应用。
“论刑”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论说刑法理论
指对刑法原则、制度或刑罚合理性进行学术探讨或理论分析。例如《汉书·刑法志》提到“孙卿之论刑”,即荀子对刑法的论述。这一用法强调从思想或制度层面讨论刑罚的正当性与实施方式。
司法实践中的判刑
指根据法律对犯罪行为进行量刑判决。如《大戴礼记·盛德》记载“季冬听狱论刑”,即冬季审理案件并作出刑罚裁定;《鹤林玉露》中诸葛亮主张将犯罪者“付外廷论刑”,也指通过司法程序定罪量刑。
补充说明
徧举碧芊芊嘈喝查头鯿冲隐崇崒雏燕楚竹翠生石存亡未卜杜连堕泯二地主放定鲋禺复卒赓续格王圭表鬼参规饬黑豆纮纲花娇柳亸监守骄讦脚劲今时继卿具陈流飘马蕮木檄逆诗判妻胚乳遣员清胄劬瘁日暮途穷奢虐声音笑貌神悟时眼诗钟孀孤水落归漕黍离之悲蜀石弹性势能隤然托运费土葬顽健无羽箭仙侣消頽下逐客令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