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复卒的意思、复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复卒的解释

免服兵役或免纳赋税。

出处:

《汉书·食货志上》:“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车骑者天下武备也,故为复卒。”

颜师古 注:“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免其钱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复卒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免除兵役或徭役,是封建王朝实施的一种赋役优免制度。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复(復)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行故道也”,引申为免除、豁免赋税或劳役。如《汉书·食货志》载“民有爵复”,即指因爵位获得赋役减免。
    • 权威释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复”有免除义,后世《玉篇》《广韵》均承此说。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隶人给事者衣”,后泛指兵役、徭役。《玉篇》注:“卒,徭也。”
    • 引申义:在军事语境中特指兵役,如《史记》中“发卒”即征调兵役。

二、复合词释义

三、历史制度背景

该词常见于史籍记载的赋役制度中:

  1. 对象:多针对军功贵族(如“复其子孙”)、学者(如“博士弟子复其身”)、特殊职业(如“医巫百工”)。
  2. 形式:分为终身复(永久豁免)与临时复(特定年限豁免)。
  3. 演变:汉代“复除”制度成熟,唐宋后演变为“优免”,明清纳入“赋役全书”规范。

四、权威文献佐证

五、与现代词汇关联

“复卒”概念近似现代“赋役豁免”,但作为历史术语已不再通用,仅见于古籍研究。其制度逻辑影响了后世户籍赋税政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来源:

许慎《说文解字》、顾野王《玉篇》、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制度演变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复卒”是古代汉语中的特定用法,主要含义为免除徭役、兵役或赋税,常见于汉代文献中的政策描述。以下是详细解析: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用例

  1. 政策激励:

    • 汉代为鼓励民间养马(用于军事),规定“民有车骑马一匹者,复卒三人”(《汉书·食货志》),即每户献一匹战马可免除三人的兵役。
    •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也提及此政策,强调通过经济手段增强国防。
  2. 适用范围:

    • 若家庭本需服兵役(“当为卒者”),则直接免除对应人数;
    • 若无需服役,则改为减免赋税(“免其钱耳”)。

与其他释义的辨析


“复卒”反映了古代中国通过赋役调节实现社会管理的策略,其含义需结合具体历史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晁错政论。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如渴鼇戴白衣没命军疤瘌眼儿宝策边情鼻端生火宾馆伯姬赤天稠叠出赁挫笔等时萼跗富媪根枑怪模怪样管鲍分金哈剌寒鄙涵渍华阶汇涌火齐饯馆教督郊社寄居蟹进迫激怒汲冢拘陋老鼠尾巴了语联军寮友论囚买复没笼头的马媒妁之言免赦廿四史凝肃逆行排闲炮粲辟客弃垒清歌曼舞轻工人民团体苔藓偷金望人万寿节微忱无平不陂,无往不复物以羣分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