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傲慢并攻击人短处,揭人阴私。《后汉书·袁安传》:“ 宪 险急负埶,言辞骄訐,至詆毁 安 。” 李贤 注:“訐,谓发扬人之恶。”
“骄讦”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素进行解析。该词由“骄”与“讦”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语义可概括为:以傲慢的态度攻击或揭发他人。具体释义如下:
“骄”的本义与引申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2版)P.678;《说文解字注》卷十上。
“讦”的语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P.683;《古代汉语词典》P.717。
“骄讦”的复合含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缩印本)P.3952(上海辞书出版社)。
古代典籍中的用例
来源:《论衡·累害篇》;《汉语大词典》P.3952。
现代辞书释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P.3952;《中文大辞典》第18册P.321。
“攻讦”侧重揭露行为本身(中性偏贬),而“骄讦”强调攻击时的傲慢态度(贬义更强)。
“骄谄”指对上谄媚、对下骄横(如《朱子语类》:“骄谄是常情相背”),与“骄讦”的攻讦性不同。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P.678;《朱子语类》卷十三。
“骄讦”作为古汉语复合词,生动刻画了以倨傲之态揭人短处的行为模式。其释义需紧扣“骄”(傲慢)与“讦”(攻讦)的语素关联,并依托权威辞书及文献用例佐证。在现代语境中虽罕用,但对理解传统人际伦理批判具有参考价值。
注: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等权威辞书,释义严谨,符合学术规范。
“骄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较少使用,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与释义 拼音为jiāo jié,意为傲慢并攻击他人短处、揭发隐私的行为。其中“骄”指自大傲慢,“讦”指揭发他人阴私或过失。
文献出处 源自《后汉书·袁安传》记载的“宪险急负埶,言辞骄訐”,描述人物性格的跋扈与攻击性。李贤注中明确“訐”为“发扬人之恶”,即揭露他人恶行。
构成分析
现代使用 该词属于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罕见使用,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语境中。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暗含对他人的恶意揭露。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原文及古代注疏资料。
爱才如命嗷骚白晃晃産后燀耀丑语春祠慈渥从兵带肚子吊奇东坰对诏拂枕席工爵共同体共性古北区好不耗耄花神回颿挝霍索家厨鉴往知来交造节嫠进退为难稽山子寇脱喟焉雷抃憀悢栗温氓外门目木秀于林懦劣青龙疏青墨轻清琼思肉馅饼骚骇商店饍饮水西书楼束手就擒松阿睟容肃啓俗文学铜凤推整望江亭玩月紊弃五台山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