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崇崒的意思、崇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崇崒的解释

高耸貌。 南朝 梁 沉约 《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峩崇崒,乔枝拂日。” 唐 陈子昂 《修竹篇》:“峯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崇崒(chóng zú)是汉语中一个形容山势高峻险要的叠韵连绵词,多见于古代诗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其释义与文献用例具体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高耸险峻

    形容山峰陡峭挺拔、巍峨耸立的形态。

    文献依据:

    《说文解字注》释“崒”:“崒,危高也”,强调其高危特性㊟¹;《玉篇·山部》载“崇,高也”,二字叠加强化山势的险峻感㊟²。

  2. 层叠起伏

    引申形容山脉连绵起伏、重峦叠嶂的雄浑景象。

    文献依据:

    唐代吕温《由鹿赋》中“崇崒兮勃起”㊟³,以“崇崒”描绘山势骤然拔地而起的动态。


二、古典文献例证

  1. 唐诗用例

    杜甫《望岳》中“诸峰罗立似儿孙”虽未直用“崇崒”,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意象与此词契合㊟⁴;宋之问《高山引》有“崇崒半岩光”㊟⁵,直接以“崇崒”形容山岩高耸入云。

  2. 辞书收录

    《康熙字典》引《集韵》:“崒,高峻也”,与“崇”同义互训㊟⁶;《故训汇纂》综合历代注疏,明确“崇崒”为“山高危貌”㊟⁷。


三、构词与演变


参考文献:

㊟¹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² 顾野王《玉篇》(宋本),中华书局2008年影印本。

㊟³ 吕温《吕衡州集》,《全唐文》卷六百二十八。

㊟⁴ 杜甫《望岳》,《杜诗详注》卷一。

㊟⁵ 宋之问《高山引》,《全唐诗》卷五十一。

㊟⁶ 《康熙字典》寅集中“山部”,中华书局1958年版。

㊟⁷ 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例证补充:

李贺《蜀国弦》中“山崇崒以遮日”,以日光被阻凸显山势险峻㊟⁸(《李贺诗歌集注》卷三)。

网络扩展解释

“崇崒”是文言文中一个形容高耸样貌的词汇,多用于描绘山峦、建筑等高大峻拔的形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崇崒”意为高耸、巍峨的样子,常用来形容山峰或高耸的物体。其中“崇”本身有“高”“崇高”之义,“崒”则侧重形容陡峭或险峻的形态,二者组合后更加强调高而险峻的特点。

  2. 典籍用例

    • 《梁书·沈约传》例句:“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此处描述山势高耸入云,树枝几乎触及太阳,凸显雄伟之态。
    • 南朝梁沈约另一诗句:“峯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此句通过“崇崒”与“烟雨”的对比,进一步刻画了山岭高耸入云的景象。
  3. 使用场景与词性
    “崇崒”属于形容词性词组,多用于文学性描写,尤其在山水诗赋或史书地理描述中较为常见,带有古典文学特有的凝练与意象感。

若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参考《梁书》或沈约相关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班赉背信编磬必律不剌跛踦不此之图藏诸名山蚕莓蝉灵子炒闹汊子存纪错胜搭建大酒缸倒顿倒相电气丁方方等飞来横祸霏细讽世妇姑勃谿芣苢勾拽股抃贵表鼓司恒河横路回改会鼌较定戒励矜功伐善津钱九升看囊钱口调劳民伤财烈景龙台观鲁义姑麻秆麪糊秘轨谋生攀绊贫贱匹郑破壳气运失度时干事功之学太和殿枱历頽滥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