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定的意思、放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定的解释

(1).指发放银两。定,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拆贮》:“库吏放定,等陀在星,方许放银在盘,轻重可以立见。”

(2).旧俗订婚时,男方给女方送订婚礼物。《红楼梦》第八二回:“﹝ 黛玉 ﹞父母死的久了,和 宝玉 尚未放定。”《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公子听一句应一句,紧记了母亲的话,説且慢説方纔放定的事。”亦称“ 放大定 ”。 老舍 《神拳》第一幕:“老二,告诉你个喜信儿……今儿个 菊香 放大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放定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重要环节,专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正式交付聘礼的仪式性行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放定”即“订婚时男方给女方送聘礼”,其核心意义在于通过物质馈赠确立婚约关系,属于古代“六礼”中“纳征”的民间俗称。

从民俗学角度分析,“放定”包含三个文化维度:

  1. 契约象征:聘礼中的金银首饰、绸缎布匹等贵重物品,既体现男方经济实力,也作为婚约凭证。如《中国民俗文化大观》记载,北京地区旧俗要求聘礼必含“龙凤帖”,经双方家长签署后产生法律效力。
  2. 礼仪程序:仪式需择吉日进行,男方由全福人(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携礼单登门,女方收受后回赠鞋帽等物,完成“放小定”到“放大定”的流程演进。
  3. 地域变异:山西《平阳府志》称此俗为“过礼”,福建《闽杂记》则记载“放定”时需交换庚帖,反映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据《中华传统礼仪考》研究,该习俗起源于周代“俪皮为礼”制度,明清时期发展出“放定—插戴—迎妆”的完整婚聘体系。现代婚俗改革后,实物聘礼多简化为礼金,但“放定”作为婚约成立的象征意义仍被部分地区保留。

网络扩展解释

“放定”是一个传统婚俗用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订婚仪式的核心环节

指旧时男方在订婚时向女方赠送礼物的仪式。通常分为两个阶段:

  1. 放小定:初次订婚时赠送金珠首饰等较轻的聘礼。
  2. 放大定:正式成婚前再次赠送更贵重的聘礼,如银锭、绸缎等。
    此习俗在《红楼梦》第八十二回有明确记载:“与宝玉尚未放定”,印证了其在明清时期的广泛性。

二、特殊历史语境下的经济行为

清代文献中偶见引申为发放银锭,如《福惠全书》记载官府“放银在盘”的银两称重流程,这里的“定”通“锭”。但此用法较为罕见,多见于特定历史文本。

现代使用情况

如今“放定”一词多作为民俗文化概念存在于文学、学术讨论中,实际婚俗中已逐渐被现代聘礼形式取代。需要区分的是,部分方言中可能保留类似说法,但具体仪式细节已发生变化。

别人正在浏览...

按觞颁学襃异陈旧伧语笞靳出奔呆不腾当之有愧丹鸡白犬单外笃俗防樊罚作分行虼蜽皮狗拿耗子寡小君鼾鼾函片宏旷虎棍价等连城将近疆垣郊霈鸡鸣壶惊急里金荆考引痾祸魁逆脸霞丽馆礼筵禄位枚枚曚昧摩诃嫩草浓装艳抹切身体会侵窃秋风扫落叶弃伪从真日积月纍柔巽入阁登坛圣规事柄豕窜狼逋什篇竖臣丝析发解陶径缇幕偷摸土缶孝恪笑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