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碌碌。无所作为貌。《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 隗嚣 字)尝折愧 子阳 ( 公孙述 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李贤 注:“陆陆犹碌碌也。” 宋 陆游 《山堂陆先生墓志铭》:“ 象山 晚为朝士,陆陆百寮底,旋復斥死。” 清 王士禛 《漫兴》诗之二:“陆陆将谁附,苍苍逈不迷。”
(2).象声词。 汉 扬雄 《太玄·法》:“繘陆陆,缾窴腹,井潢洋,终不得食。” 司马光 集注:“陆陆,索下貌。”
“陆陆”在汉语中属于叠词形式,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及历史用法分析。根据《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等权威辞书记录,该词主要存在以下两种释义方向:
一、古汉语中的特殊用法 在早期文献中,“陆陆”可表“碌碌”的通假义,形容平庸无为之态。例如《后汉书·马援传》中“陆陆”与“碌碌”互通,描述才能不显的群体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此类用法现代已不常见,仅存于古籍注解或特定学术讨论中。
二、现代汉语中的动态描述 现代语境下,“陆陆”常作为“陆陆续续”的省略形式,表示事物接续不断的状态。例如:“宾客陆陆到场,大厅逐渐热闹起来。”此用法多见于口语表达,在规范性文本中仍建议使用完整形式“陆陆续续”(来源:《现代汉语分类词典》)。
需特别说明的是,“陆陆”未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等基础辞书,其使用存在地域性差异,部分方言区可能引申出“反复确认”“缓慢移动”等引申义,但均属非标准用法。
“陆陆”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这一含义源自《后汉书·马援传》中“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的用法,李贤注释明确指出“陆陆犹碌碌也”。宋代陆游的《山堂陆先生墓志铭》中也用“陆陆百寮底”形容官员的平庸。该词多用于批评人或事缺乏建树。
汉代扬雄《太玄·法》中有“繘陆陆,缾窴腹”的描写,司马光集注解释为“索下貌”,即绳索下垂的声响。这一用法较为罕见,多见于古籍中的拟声场景。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籍用例,可参考《后汉书》《太玄经》等文献。
败柳残花爆响碧石草缨巉刻缠头赀抄检赪鳞痴计传讯寸蹄尺缣抵讳豆腐干断断休休弗豫嘎渣儿革条咣当归道山鬼脸沽名吊誉海镜豪横跋扈宦味绘图交趾计斗负才忌疾及门劲骨丰肌寄书基于絶肮款段蜡钗子冷峭连裆裤露处卖卦美言不信棉窝窝朋皇樵风切树倒根痊安忍訽石鼓拾金不昧视同拱璧疏宕不拘帑实蹄筌土拨鼠无因白故湘君竹相如草小寡孝理小枉大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