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缨的意思、草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缨的解释

古代罪犯冠上加草带,以示羞辱。相传是 虞舜 时的一种象征性刑罚,用以代替割鼻的酷刑。《太平御览》卷六6*四五引《慎子》:“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韡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此 有虞 之诛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臣闻化澄上业,草缨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草缨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草缨”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一、刑罚制度中的含义(主流解释)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草缨”是虞舜时期的一种象征性刑罚。罪犯需在冠帽上加绑草带,以此替代割鼻(劓刑)的酷刑,主要目的是通过羞辱达到惩戒效果。
《太平御览》引《慎子》记载:“以草缨当劓”,说明这种刑罚属于上古“象刑”体系,即用象征物代替肉刑,体现了早期法律的人性化改革倾向。

二、自然物象的比喻义

《查字典》中另有解释,将“草缨”拆解为“草木顶端”或“人的头发”的比喻。此释义更偏向文学化表达,可能与古代诗词中借草木喻人的修辞传统相关。

使用注意

  1. 语境区分:涉及古代法制史时多指刑罚制度,文学作品中可能取比喻义
  2. 权威性差异:刑罚释义在多个文献中交叉印证,而比喻义仅见于个别辞书
  3. 现代应用: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使用,多见于历史研究或古籍注解场景

建议具体使用时结合上下文判断词义,若涉及学术研究可进一步考证《慎子》《太平御览》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草缨一词的意思是指植物上的细软部分,多指植物的细长叶尖或花序。它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左边是“艸”(草字底部的一半),表示与草相关的意思;右边是“缶”(缶字的一半),起到声旁作用。草缨共有9个笔画。 《草缨》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时候,草字的上部是由“艹”(草字的一半)和“刂”(刀字的一半)构成,代表着因草木而生的刀。后来,草字的上部演变为“缶”(缶字的一半),形成了现在的写法。 《草缨》的繁体字是「草縈」,在繁体字中,「縈」的上部保留了草字的部分。 在古时候,草缨的汉字写法是「草纓」。纓字由纟(绳)和罂(音yǐng,古代蕃彝族亚洲南方的一种饰物)组成,寓意着将细长的草制成的饰物。 以下是一些关于《草缨》的例句: 1. 风吹草缨摇曳生姿。 2. 漫山遍野的草缨,让这个地方充满了生机。 3. 她头上戴了一顶草缨的帽子,看起来格外可爱。 与《草缨》相关的组词有:草帽、花草、草原等。 与《草缨》近义的词包括:笈、枝叶、绿茵等。 与《草缨》反义的词有:根、土地、坚硬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