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处的意思、露处的详细解释
露处的解释
露天住宿。 汉 蔡邕 《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溼。” 宋 曾巩 《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元史·忠义传二·褚不华》:“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词语分解
- 露的解释 露 ù 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露水。白露。寒露。朝(乷 )露。甘露。 在室外,无遮盖:露天。露宿。露营。 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露酒。枇杷露。 滋润:覆露万民。 表现,
- 处的解释 处 (處) ǔ 居住:穴居野处。 存在,置身:设身处地。处心积虑。处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处。 决定,决断:处理。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处决。 止,隐退:处暑。 处
专业解析
“露处”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古汉语核心义
“露处”最早指“露天居处”,形容无遮蔽的生存状态。如《后汉书·仲长统传》载“露处寝冰,以过暑渴”,描述百姓在露天环境中艰难生活的境况。此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如《晋书·王猛传》“露处山居”反映隐士生活条件。
二、引申义项
- 物理空间:指无遮挡的开放场所,如明代《农政全书》“露处不可藏冰”,强调物品需避光保存。
- 社会处境:喻指暴露于危险或困境,《宋史·兵志》“戍兵露处”反映士兵恶劣生存状态。
- 现代转义:当代语境中可引申为“公开场合”,如学术论文中“观点露处于世”表示理论公开展示。
三、构词解析
“露”取“暴露”义,“处”作动词表居留,二字结合既保留本义又发展出比喻用法。该词结构符合汉语偏正构词规律,类似“露宿”“露营”等词。
网络扩展解释
“露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lù chǔ,其核心含义为露天住宿,即没有遮蔽物的户外居住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露天住宿:指在无遮盖的户外环境中居住或停留,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百姓因战乱、灾荒等被迫露宿的情景。
2.出处与例证
- 汉蔡邕《述行赋》:“穷变巧於臺榭兮,民露处而寝溼。” 描述百姓因统治者奢靡而被迫露宿湿地。
- 宋曾巩《救灾议》:“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处不知所蔽。” 反映灾民缺乏居所的困境。
- 《元史·忠义传》:“撤屋为薪,人多露处。” 记载战乱中民众拆屋取暖、无处栖身的状况。
3.使用场景
- 多用于历史、文学语境,强调生存环境的艰苦或社会动荡的影响。
- 现代也可引申为“暴露在外”,但此用法较少见,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4.近义与关联词
- 近义词:露宿、野处。
- 关联词:露营(现代中性词,不含困苦色彩)。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菴菴巴儿思柏昭背筐标下不朽层龙绝艺常旸陈锡出贷堤埂兑域蠹箧二牲鹅鸭行反帝纺缁父马覆讯高压氧舱共性鬼趣海站寒节滑行壶湌灰不答豁口截舌江南教官藉甚倦懒脍刀魁宿狼心狗行兰检龙华三会绿豆糕脉气茅屋采椽木驴捏怪排科霶飙漂移评模仆乘蒲平浅劣青壮年屈色膻肉蝨蛊戍鼙苕帚推衍望郎惟我独尊微种蚊力先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