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赪鳞的意思、赪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赪鳞的解释

亦作“頳鳞”。鱼的赤色鳞片,亦指鳞片赤色的鱼。 汉 刘向 《列仙传·吕尚》:“ 吕尚 隐钓,瑞得赬鳞。” 隋 于仲文 《侍宴东宫应令》诗:“花惊度翠羽,萍散跃頳鳞。” 唐 潘炎 《漳河赤鲤赋》:“頳鳞耀彩,碧水无波。” 唐 陈至 《赋得芙蓉出水》:“自当巢翠甲,非止戏赬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赪鳞”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溯源

“赪”本义为赤色,《说文解字》释作“赤色也”,段玉裁注引《周礼·考工记》中“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说明古代对红色的层级区分。“鳞”指鱼类或龙蛇等生物的鳞片,《玉篇》载“鳞,鱼甲也”。二字合称“赪鳞”,字面义为赤红色的鳞片。

二、文献用例

  1. 古代诗歌意象

    《诗经·周南·汝坟》中“鲂鱼赪尾”为近义表达,郑玄笺注:“鱼劳则尾赤”,孔颖达疏引申为“喻民之劳苦”,可见赪色鳞尾在先秦文学中已具备象征意义。

  2. 特指物种记载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提及“赤鳞鱼”时,标注其异名为“赪鳞”,特指鳙鱼等具有红色鳞片的淡水鱼种。

三、现代辞书释义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定义为:“赤色鱼鳞,亦借指鱼”,并引清王士禛《渔洋诗话》中“赪鳞泼剌跃文竿”为书证,说明该词在清代仍用于诗文创作。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赪鳞”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ēng lín,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基本释义

  1. 字面意义
    指鱼的赤色鳞片,或鳞片呈赤色的鱼。例如:

    • 汉典解释为“鱼的赤色鳞片,亦指鳞片赤色的鱼”;
    • 唐代陈至《赋得芙蓉出水》中“非止戏赬鳞”,即以“赪鳞”代指红鲤。
  2. 词源与结构

    • “赪”意为红色,“鳞”指鱼类或爬行动物的鳞片,组合后特指红色鳞片或红色鱼类。

引证与文学用例

  1. 古籍中的引用

    • 汉代《列仙传·吕尚》记载:“吕尚隐钓,瑞得赬鳞”,以“赪鳞”象征吉祥之物;
    • 唐代潘炎《漳河赤鲤赋》用“頳鳞耀彩”形容赤鲤的艳丽。
  2. 诗词中的意象
    常作为文学意象,如隋代于仲文《侍宴东宫应令》中“萍散跃頳鳞”,描绘红鳞鱼在浮萍间跃动的画面。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或文献背景,可参考上述来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安阜白圭夫子宝跗褊迫播降得脱冬至线铎刀堕罗鉢底儿曹奉诚园赴比敷显纲要根深本固戈什钩探观音竹罕发合关亨畅馄饨煎悴家天下解恚洁腻戒书积絫进款巨器克家粱菽脸嫩劣厥流珠马会纳喇凝思谱敍迁报齐给刃面荣陨睿聪塞南三处合身田诗券食少事繁摔老盆蜀严素菜陶沐铁柱王城乡大夫陷失嫌韵小葱拌豆腐枭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