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孝理的意思、孝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孝理的解释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伏荷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烛。”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孝理”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以孝治国教民,是孝道在政治治理层面的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孝理”由“孝”(孝顺)和“理”(治理)组成,字面可理解为通过孝道来治理国家、教化民众。该词强调将家庭伦理中的孝道扩展至国家治理,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二、文献例证

  1. 唐代诗歌:

    • 杜甫《桥陵诗三十韵》提到“孝理敦国政”,指帝王以孝道敦促国家政事。
    • 刘禹锡在《谢上连州刺史表》中称颂“陛下孝理宏深”,赞美君主将孝道作为治国理念。
  2. 宋代笔记:
    洪迈《容斋续笔》记载“存之有光於孝理”,说明保留某些礼制有助于弘扬孝治理念。

三、历史背景

“孝理”常见于唐宋文献,与当时“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传统密切相关。例如汉代通过“举孝廉”选拔官员,唐代延续这一思想,将孝道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四、延伸解读

参考资料

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阅《汉典》、杜甫及刘禹锡诗文集等古典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孝理的意思

《孝理》是指对父母的孝顺之道,也是指尊敬父母的道理与原则。

拆分部首和笔画

《孝理》中,“孝”字的部首是“子”,笔画是“8”;“理”字的部首是“王”,笔画是“11”。

来源

《孝理》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孝顺父母是一种美德,是传承家庭中道德和秩序的重要基础,以及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繁体字

《孝理》的繁体字为「孝理」,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古代文字演变的变化,古时候写《孝理》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不过,目前流传下来的古代文献中,仍然使用的是和现代汉字相同的写法。

例句

1. 他对父母孝理有加,深受周围人的尊敬。

2.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在讲述孝理的重要性。

组词

1. 孝顺:表示尊敬父母,关心他们的言行。

2. 孝心:指对父母怀有敬意和关切。

近义词

孝道、孝敬、孝心

反义词

不孝、不顺、不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