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既病免,家居 茂陵 。天子曰:‘ 司马相如 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 所忠 往,而 相如 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 长卿 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 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禪事。”后因以“相如草”比喻散佚的名著。 唐 李白 《宣城哭蒋徵君华》诗:“安得 相如 草,空餘封禪文。”
“相如草”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含义存在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进行辨析:
主流解释(出自《史记》)
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临终前留下一卷关于封禅的遗作,但生前著作多被他人取走,家中仅存此卷。后人以“相如草”比喻散佚的名著或珍贵遗稿。该典故强调文献的珍贵性与失传风险,多用于文学讨论中。
其他说法(需谨慎参考)
有资料称“相如草”形容人“柔弱如草”,并关联楚国相国,但此解释缺乏明确文献佐证,可能与“司马相如”典故混淆。建议以《史记》记载为准。
使用建议:在学术或正式语境中,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并引用《史记》原文增强说服力;若涉及比喻性用法,需根据上下文明确具体指向。
相如草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表示一种草本植物。该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木、艹、艹。总共有七个笔画。
相如草最早来源于《汉书·草书志》,并在古代文献中多次出现。相如草常见于古代医书中,被描述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常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相如草的繁体字为「相如草」,即保留了原始的写法,没有进行简化。
在古代,相如草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缺乏可靠的历史文献记载,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
1. 这种中草药中含有相如草成分,可以缓解头痛的症状。
2. 她种了一些相如草在花园里,用于饮茶。
相如草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不同的词语,如相如草油、相如草粉、相如草片等。这些组词可以表示相如草的不同形式或用途。
与相如草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夏草、妇人草。它们可能指的是相似的植物或有相似的药用功效。
相如草的反义词是非相如草,即指与相如草不同的植物或没有相如草的药用功效的植物。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