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漏巵的意思、漏巵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漏巵的解释

亦作“ 漏卮 ”。1.底上有孔的酒器。《淮南子·氾论训》:“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 江 河 不能实漏巵,故人心犹是也。” 唐 邵谒 《秋夕》诗:“恶命如漏巵,滴滴添不满。” 明 张居正 《寿襄王殿下序》:“江海虽大也,以奉漏巵,则没世不能取盈焉。” 清 魏源 《次韵前出塞》之五:“倾泽塞漏卮,鞭驥归駑羣。”

(2).比喻利权外溢。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漏巵之塞,必在厉禁烟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盐茶裕课》:“国家财赋之入,自地丁外,则盐课其最也。然五百七十餘万之岁额,其漏卮为不少矣!” 鲁迅 《准风月谈·禁用和自造》:“然而他们不怕‘漏卮’么?不,他们自己来制造,而且还要运到 中国 来。”

(3).比喻饮量极大。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京师士子,道 肃 一饮一斗,号为‘漏巵’。” 唐 李德裕 《秋声赋》:“赋掩漏卮之妙,文同蟠木之精。”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癖嗜》:“ 王肃 喜茗,一饮一斗,人号‘漏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漏巵”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古代底上有孔的圆形盛酒器()。《淮南子·氾论训》中记载:“今夫霤水足以溢壶榼,而江河不能实漏巵”,形象地比喻漏洞无法填满的状态()。

  2. 字形与发音
    拼音为lòu zhī,“巵”同“卮”,均表示古代酒器()。


二、比喻义

  1. 利权外溢
    常用于比喻国家或集体的利益因管理漏洞而流失。例如:

    • 清代包世臣在讨论禁烟时提到“漏巵之塞,必在厉禁烟土”()。
    • 鲁迅在《准风月谈》中用“漏卮”讽刺外来商品对中国经济的侵蚀()。
  2. 饮量极大
    形容人的酒量极大,如北魏《洛阳伽蓝记》称豪饮之士为“漏巵”()。


三、历史用例与延伸

  1. 文学意象
    唐代邵谒《秋夕》以“恶命如漏巵”比喻命运多舛,明代张居正则用“江海不能实漏巵”暗指财政亏空()。

  2. 社会批判
    清代夏燮在《中西纪事》中通过“漏巵”揭示盐税漏洞,强调经济治理的重要性()。


“漏巵”从具体器物引申为对漏洞、利益流失的隐喻,兼具文学与实用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关联(如“漏脯充饥”“走漏天机”),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漏巵

漏巵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漏和巵两个部分组成。

漏的部首是氵(三点水),总笔画数是8。它意指液体通过孔洞流出的现象。

巵的部首是巳,总笔画数是7。它是一个器具的名称,指一种有嘴和把手的陶器。

漏巵的意思是指液体从巵中流出的现象。

漏巵这个词语的来源和用法非常古老。它最早出现在《诗经·郑风·子衿》一诗中:

“子衿既熟,君子攸服。子衿既成,君子攸宜,巵盈而烝。男子攸有家。”

这里的巵指的就是用来盛装饮料的器具,而漏巵则表示饮料从巵中溢出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漏巵的写法是樓器。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代有所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它是中国古代汉字最早的字典,对于漏巵的字形解释为:“漏,出也。巵,筵器也。”这说明当时漏巵的写法与现代有些差异。

例句:他拿着漏巵,把水倒进花盆。

相关组词:漏水、巵盈

近义词:溢出、流失

反义词:储存、注入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