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漏巵的意思、漏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漏巵的解釋

亦作“ 漏卮 ”。1.底上有孔的酒器。《淮南子·氾論訓》:“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而 江 河 不能實漏巵,故人心猶是也。” 唐 邵谒 《秋夕》詩:“惡命如漏巵,滴滴添不滿。” 明 張居正 《壽襄王殿下序》:“江海雖大也,以奉漏巵,則沒世不能取盈焉。” 清 魏源 《次韻前出塞》之五:“傾澤塞漏卮,鞭驥歸駑羣。”

(2).比喻利權外溢。 清 包世臣 《緻廣東按察姚中丞書》:“漏巵之塞,必在厲禁煙土。” 清 夏燮 《中西紀事·鹽茶裕課》:“國家財賦之入,自地丁外,則鹽課其最也。然五百七十餘萬之歲額,其漏卮為不少矣!” 魯迅 《準風月談·禁用和自造》:“然而他們不怕‘漏卮’麼?不,他們自己來制造,而且還要運到 中國 來。”

(3).比喻飲量極大。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正覺寺》:“京師士子,道 肅 一飲一鬥,號為‘漏巵’。” 唐 李德裕 《秋聲賦》:“賦掩漏卮之妙,文同蟠木之精。”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癖嗜》:“ 王肅 喜茗,一飲一鬥,人號‘漏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漏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含義
    指古代底上有孔的圓形盛酒器()。《淮南子·氾論訓》中記載:“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巵”,形象地比喻漏洞無法填滿的狀态()。

  2. 字形與發音
    拼音為lòu zhī,“巵”同“卮”,均表示古代酒器()。


二、比喻義

  1. 利權外溢
    常用于比喻國家或集體的利益因管理漏洞而流失。例如:

    • 清代包世臣在讨論禁煙時提到“漏巵之塞,必在厲禁煙土”()。
    • 魯迅在《準風月談》中用“漏卮”諷刺外來商品對中國經濟的侵蝕()。
  2. 飲量極大
    形容人的酒量極大,如北魏《洛陽伽藍記》稱豪飲之士為“漏巵”()。


三、曆史用例與延伸

  1. 文學意象
    唐代邵谒《秋夕》以“惡命如漏巵”比喻命運多舛,明代張居正則用“江海不能實漏巵”暗指財政虧空()。

  2. 社會批判
    清代夏燮在《中西紀事》中通過“漏巵”揭示鹽稅漏洞,強調經濟治理的重要性()。


“漏巵”從具體器物引申為對漏洞、利益流失的隱喻,兼具文學與實用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關聯(如“漏脯充饑”“走漏天機”),可參考古典文獻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漏巵

漏巵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漏和巵兩個部分組成。

漏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總筆畫數是8。它意指液體通過孔洞流出的現象。

巵的部首是巳,總筆畫數是7。它是一個器具的名稱,指一種有嘴和把手的陶器。

漏巵的意思是指液體從巵中流出的現象。

漏巵這個詞語的來源和用法非常古老。它最早出現在《詩經·鄭風·子衿》一詩中:

“子衿既熟,君子攸服。子衿既成,君子攸宜,巵盈而烝。男子攸有家。”

這裡的巵指的就是用來盛裝飲料的器具,而漏巵則表示飲料從巵中溢出的情況。

在繁體字中,漏巵的寫法是樓器。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以《說文解字》為例,它是中國古代漢字最早的字典,對于漏巵的字形解釋為:“漏,出也。巵,筵器也。”這說明當時漏巵的寫法與現代有些差異。

例句:他拿着漏巵,把水倒進花盆。

相關組詞:漏水、巵盈

近義詞:溢出、流失

反義詞:儲存、注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