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金色佛像。 唐 黄滔 《莆山灵岩寺碑铭》:“于是谨祝金仪,益誓丘祷,以谢兹山之灵秀。”
(2).黄铜铸成的天文仪器。 唐 薛逢 《上宰相启》:“伏以玉烛开年,金仪应歷。”
金仪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均体现其历史与文化内涵:
指古代以金属(如铜、金)铸造的精密仪器,尤指天文观测或测量器具。
出处:
《汉语大词典》收录该义项,引《宋史·天文志》载宋代浑天仪铸造:“诏工部置金仪于司天台,以测晷度。”
例证:
《旧唐书·天文志》记:“开元十三年,僧一行造黄道金仪,以考七曜行度。”
此类仪器象征古代科技与皇权权威,多见于官方史书记载。
作为馈赠钱帛、财礼的敬语,常见于书仪、礼单及文学作品中。
出处:
《汉语大词典》释义:“金仪,犹厚仪。指贺礼或聘礼。”引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宫梦弼》:“谨具金仪十两,聊助灯火。”
文化背景:
古代婚聘、贺寿等礼仪中,“金仪”与“芹献”“菲仪”等谦辞对应,凸显礼制中的尊卑规范(参考《礼记·曲礼》)。
明清小说如《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送上金仪二十两,权为贽见之礼。”
“金仪”属文言雅词,现代汉语使用较少,但仍在研究文献、历史小说及礼仪文化讨论中出现。其双重含义分别映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与社会礼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
“金仪”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历史文献和不同语境可分为以下两类:
指金色佛像
该释义源自唐代文献,如黄滔《莆山灵岩寺碑铭》中提到的“谨祝金仪”,即通过金色佛像表达对山灵的敬谢。金色在佛教文化中象征庄严与神圣,因此“金仪”常用于描述宗教或祭祀场景中的佛像。
黄铜铸成的天文仪器
唐代薛逢在《上宰相启》中以“金仪应歷”描述天文仪器,此处“金仪”指代黄铜材质的天文观测工具。古代常以黄铜(亦称“金”)铸造精密仪器,此类用法多见于历史科技文献。
“金仪”的核心含义与宗教、天文相关,需结合文献背景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全唐文》等古籍。
匾篮儿苍髯如戟吃茶箠掠篡解镫子丁夜鼎跃对移督切阨巷法灯梵呗防维蜂嚷狗事狗仔队关徼故爵鹤唳猿声河南梆子怀刺话路黄祖毁泯回舟兴借筹继古开今静青金炉金山鸠子厥尾看落柯烂厉阶理身离席陪告钳结檠架晴快青荃曲落人寿保险日夜丧佩生死搏斗赦事诛意柿叶戍鼓琐说腆默调羹僮部屠膊枉伏妄异无辅向马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