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 舜 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 大舜 见之矣。”后以“号慕”谓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北史·文苑传·樊逊》:“父 衡 ,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新唐书·杨炎传》:“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 宋 王禹偁 《记孝》:“徒跣既终,丧行有日矣,又遶坟号慕,几乎絶者数四。”
“号慕”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下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解释:
“号慕”由“号”(hào,意为称赞、尊敬)和“慕”(mù,意为思念、敬仰)组成,字面可理解为因崇敬而思念。其核心含义是对某人或某物表达强烈的崇拜与追思。
广义的崇拜与敬仰
常用于描述对名人、伟人或杰出成就者的推崇,例如:“他对科学家的号慕之情溢于言表。” 此用法强调情感的热烈与持久性。
特指对父母的哀悼
源自《孟子·万章上》中舜因思念父母而“号泣于旻天”的典故,后引申为哀痛父母之丧并表达追思。例如《北史》记载:“父丧,负土成坟……朝夕号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常见于古典文献或书面表达。若用于日常交流,建议根据语境补充说明,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参考《孟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号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拆分部首分别是号和慕,其中号的部首是口,慕的部首是心。
号字的笔画数为5画,慕字的笔画数为10画。
这个词语来源于古代汉语,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称赞和向往之情。它体现了人们对优秀、伟大的人物或事物的崇敬和追思之情。
在繁体字中,“号慕”这个词语的写法没有变化,依然保持为「號慕」。
古时候,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在现代,我们常用的汉字写法是「号慕」。
以下是一些使用「号慕」这个词语的例句:
以下是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崇号、崇慕、敬号、敬慕、爱号、爱慕
近义词:敬仰、崇拜、崇敬、仰慕、仰望
反义词:鄙视、蔑视、轻视、厌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