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蝼蚓的意思、蝼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蝼蚓的解释

亦作“ 螻螾 ”。1.蝼蛄与蚯蚓。 汉 扬雄 《法言·问道》:“ 申 韩 之术,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则狐貍螻螾,不膢腊也歟?”

(2).喻平庸无能的小人。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螻蚓。”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张超然上舍》:“喜君才华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 清 唐孙华 《狎客》诗:“叫譟沸螻蚓,毁誉随牙齦。”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蝼蚓”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含义和用法:

一、基本含义

指蝼蛄与蚯蚓两种微小的昆虫,常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或形容平庸无能的小人。


二、详细解释

  1. 本义
    指蝼蛄(一种地下害虫)和蚯蚓,均为体型微小、生活于土壤中的生物,象征渺小与平凡。

  2. 比喻义

    • 平庸无能之人:如唐代韩愈在《赠崔立之评事》中用“蛟螭杂蝼蚓”对比英才与庸人。
    • 微不足道的事物:出自《庄子·养生主》,以蝼蚁依附身体的行为,暗喻事物的微小与无足轻重。

三、出处与例句

  1. 文献记载

    • 《法言·问道》(汉代扬雄)提到“狐狸蝼蚓”,以贬低申韩学说的价值。
    • 清代唐孙华在诗作中,用“蝼蚓”讽刺庸碌之辈的聒噪。
  2. 发音争议
    不同来源标注的拼音略有差异:

    • 权威词典标注为lóu yǐ;
    • 其他文献多写作lóu yǐn。建议以权威来源为准。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文或文学创作中,带有贬义色彩,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生物本体或比喻义)。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蝼蚓》的意思

《蝼蚓》是指一种无脊椎动物,常见于地下、土壤中,身体柔软而细长,分泌黏液,可以爬动。

拆分部首和笔画

《蝼蚓》的部首是虫,它是由12画组成的。

来源与繁体

《蝼蚓》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中,源自于中国古代对于蚯蚓的称呼。在繁体字中,蝼蚓的写法为螻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蝼蚓时,通常使用的是《說文解字》中的写法,即「蟲中条取蛇字」。

例句

1. 小朋友在院子里玩耍,发现了一条蝼蚓。

2. 他把蝼蚓放回了土壤中,希望它可以继续生活。

组词

蝼蛄、蜈蚣、甲虫、蚂蚁、白蚁

近义词

泥鳅、地鳖、地鼠

反义词

大象、狮子、老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