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蝼蚓的意思、蝼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蝼蚓的解釋

亦作“ 螻螾 ”。1.蝼蛄與蚯蚓。 漢 揚雄 《法言·問道》:“ 申 韓 之術,不仁之至矣,若何牛羊之用人也。若牛羊用人,則狐貍螻螾,不膢臘也歟?”

(2).喻平庸無能的小人。 唐 韓愈 《贈崔立之評事》詩:“才豪氣猛易語言,往往蛟螭雜螻蚓。” 清 唐孫華 《次韻酬張超然上舍》:“喜君才華最秀出,餘子螻蚓徒嘵嘵。” 清 唐孫華 《狎客》詩:“叫譟沸螻蚓,毀譽隨牙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蝼蚓”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指蝼蛄與蚯蚓兩種微小的昆蟲,常用來比喻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或形容平庸無能的小人。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
    指蝼蛄(一種地下害蟲)和蚯蚓,均為體型微小、生活于土壤中的生物,象征渺小與平凡。

  2. 比喻義

    • 平庸無能之人:如唐代韓愈在《贈崔立之評事》中用“蛟螭雜蝼蚓”對比英才與庸人。
    • 微不足道的事物:出自《莊子·養生主》,以蝼蟻依附身體的行為,暗喻事物的微小與無足輕重。

三、出處與例句

  1. 文獻記載

    • 《法言·問道》(漢代揚雄)提到“狐狸蝼蚓”,以貶低申韓學說的價值。
    • 清代唐孫華在詩作中,用“蝼蚓”諷刺庸碌之輩的聒噪。
  2. 發音争議
    不同來源标注的拼音略有差異:

    • 權威詞典标注為lóu yǐ;
    • 其他文獻多寫作lóu yǐn。建議以權威來源為準。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文或文學創作中,帶有貶義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生物本體或比喻義)。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蝼蚓》的意思

《蝼蚓》是指一種無脊椎動物,常見于地下、土壤中,身體柔軟而細長,分泌黏液,可以爬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蝼蚓》的部首是蟲,它是由12畫組成的。

來源與繁體

《蝼蚓》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漢語中,源自于中國古代對于蚯蚓的稱呼。在繁體字中,蝼蚓的寫法為螻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蝼蚓時,通常使用的是《說文解字》中的寫法,即「蟲中條取蛇字」。

例句

1. 小朋友在院子裡玩耍,發現了一條蝼蚓。

2. 他把蝼蚓放回了土壤中,希望它可以繼續生活。

組詞

蝼蛄、蜈蚣、甲蟲、螞蟻、白蟻

近義詞

泥鳅、地鼈、地鼠

反義詞

大象、獅子、老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