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ctful] 委婉;婉转
我婉曲地请求他再帮一次忙
(1).委婉曲折。 宋 谢枋得 《文章轨范·小心文》:“文势圆活而婉曲。”《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媒妈道:‘应承繇不得不应承,只好把説话放婉曲些。’”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章第一节:“ 子桓 的四言调,其情调也很婉曲。”
(2).指委婉曲折的事由、心意等。《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便唤 燕青 ,附耳低语道:‘我要见 李师师 一面,你可生个婉曲入去,我在此间吃茶等你。’” 明 王守仁 《教条示龙场诸生·责善》:“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
婉曲是汉语修辞手法之一,指不直接表达本意,而是通过含蓄、迂回或暗示的方式委婉陈述,使表达更富韵味且避免直白生硬。以下是详细解析:
含蓄表达
通过间接描述或替代性语言传递真实意图,如用“长眠”代指“死亡”,既避讳又显庄重。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迂回暗示
借他物或情境隐晦表达情感,如古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乐景暗讽权贵昏聩。
来源: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避讳与礼貌
用于敏感话题(如死亡、缺陷),如“耳背”代替“耳聋”,体现语言得体性。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
增强文学性
通过意象间接抒情,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以物喻情,深化情感张力。
来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来源: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
术语 | 区别 | 示例 |
---|---|---|
婉曲 | 间接暗示本意 | “他走了”(指去世) |
委婉 | 整体语气温和,可包含直接表达 | “能否请您稍等片刻?” |
反语 | 正话反说,含讽刺 | “真聪明”(实则批评) |
来源:张志公《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1982年。
来源: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婉曲是汉语中一种通过委婉、含蓄的方式间接表达本意的修辞手法。以下为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析:
概念核心
婉曲指不直接陈述,而采用迂回、隐晦的语言传递真实意图。其本质是避免直白,使表达更含蓄优雅,常见于文学创作和日常交际。
读音与词性
拼音为wǎn qū(部分文献标注为wǎn qǔ),属于形容词性,可描述语言风格或具体表达方式。
根据古籍和现代研究,婉曲可分为四类(参考):
文学创作
温庭筠、李商隐的诗词善用婉曲,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以蚕丝隐喻相思不绝。
日常表达
现代交际中常用“去洗手间”替代“上厕所”,或“离开我们”代指死亡,均属婉曲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谢枋得《文章轨范》,提出“文势圆活而婉曲”的写作标准。明代王守仁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强调规劝他人时应“致其婉曲”,体现儒家含蓄的处世哲学。
提示:如需更完整例句或诗词鉴赏,可查阅、6、8的原始文献。
跋勑把门碧流邴车丛夥耽耽盗伙典裁低速丢搭鞮象地羊饭主海东函方嗥啸后患花雕酒颒泽斠准讦难汲古阁伎苛金汤之固鴂舌决掦榼榼可意梨氓灵志曼殊室利门到户说母题难挨匿知僻秘欺诞秦正癯劣衢市日诵五车荣泰瑞星塞车散见射捍勝負兵家之常手背松籁忪懞天字一号题库通筭微末文心雕龙县市溪柴褉襦协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