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饥约的意思、饥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饥约的解释

飢饿困窘。《墨子·节葬下》:“上士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苟其飢约,又若此矣。”《墨子·非儒下》:“夫飢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饥约”是由“饥”和“约”组成的复合词,需结合古汉语语境理解其内涵。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饥”本义为饥饿,《说文解字》释为“谷不熟为饥”;“约”则有束缚、贫困之意,《荀子·荣辱》载“约者有筐箧之藏”,指物质匮乏的状态。两字组合后,“饥约”特指因物质短缺导致的饥饿困顿境况,如《汉书·叙传》中“窘饥约而不救”即描述百姓饥寒交迫而无人救助的社会困境。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绘灾荒、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如宋代赈灾奏疏中“饥约流徙,十室九空”的记载。现代汉语中,“饥约”一词已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或文学创作时仍具学术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饥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一、词义解析

基本含义:指饥饿困窘的状态,即因食物匮乏导致的生理困境与生活窘迫。其中“饥”指饥饿,“约”可引申为约束、困顿,组合后强调饥饿引发的生存危机。

二、文献出处

该词主要见于《墨子》的两篇文献:

  1. 《墨子·节葬下》:描述守丧三年的礼仪导致“饥约”,需扶杖而行,体现因长期节葬习俗造成的身体虚弱与生活困顿。
  2. 《墨子·非儒下》:批判儒家在饥荒时“不辞妄取以活身”,指出人在极端饥饿时可能突破道德约束求生。

三、语境与引申

四、现代使用

“饥约”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属于文言词汇,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学语境。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使用“饥困”“饥寒交迫”等现代词汇。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墨子》原文或古汉语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暗事白腊明经本氐变几边餉餐馆长鲸长夜室倒抹敦脄防隔府帅謌舞国相黑色儿厚墩儿画虎类狗花颜解豁急忙忙祭享考古学款款深深脸上脸下留话龙蟠凤翥冒犯毛心沐日泥瓦匠披毛求瑕贫冻栖地挈引轻猛秋晩羣屋沙钩沙滤声略沈穆手笔寿险书刊号淑士私取索解素飱天仪彤襜烔烔魍魅帷盖纹路险诞小公馆小桀谢兰燕桂燮谐西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