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底深碗。 宋 陶穀 《清异录·器具》:“ 耀州 陶匠创造一等平底深盌,状简古,号小海甌。” 清 黄遵宪 《番客篇》诗:“颇黎小海甌,举白屡十觴。”
“小海瓯”一词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器物名称
指一种平底深碗,最早见于宋代文献记载。例如北宋陶穀《清异录·器具》提到,耀州陶匠创制此类器皿,因造型古朴简练而得名。清代黄遵宪在《番客篇》中用“颇黎小海瓯”描述玻璃材质的此类器皿。
地理及引申含义
作为地名,“小海瓯”指浙江温州苍南县的一个小镇,因其山水秀美,逐渐衍生为成语,形容“小而精致的美好事物或地方”。这一用法源于当地为纪念历史人物陈守仁的贡献,赋予地名文化寓意。
使用场景
结构解析
该词由“小”(强调精巧)、“海”(原指地域,引申为包容性)、“瓯”(古代容器,象征形态)三部分构成,复合后兼具地理与意象特征。
《小海瓯》是指一种传统乐器,也称为琴,是海岛地区的一种民族乐器。
小海瓯的部首拆分为 "小" 和 "香",分别位于上部和下部。
小海瓯的总笔画数为24画。
小海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宋代达到了极盛的发展。它通常是由竹子制成的,音色悠扬,音域广泛,被广泛用于伴奏和独奏。
《小海瓯》的繁体字为 "小海甌"。
在古代,小海瓯的汉字写法为 "小海甌"。
1. 他用小海瓯演奏了一首古曲,引得众人陶醉。
2. 她轻轻摇弄着小海瓯,琴声如泣如诉。
小海瓯可以与其他词组合成更多的词,比如:
1. 小海瓯制作:指小海瓯的制作工艺和过程。
2. 小海瓯表演:指用小海瓯进行的音乐和舞蹈表演。
3. 小海瓯音色:指小海瓯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小海瓯的近义词包括:琴、竹瓯、瓯曲、海瓯等。
小海瓯的反义词不常见,可以用其他与乐器相关的词替代,比如:鼓、琵琶、笛子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