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福。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旧唐书·张廷珪传》:“宜锡介祉,以答鸿休。” 宋 曾巩 《光禄少卿晁公墓志铭》:“尚兹介祉,维后之成。”
介祉是汉语中的古雅词汇,由“介”与“祉”二字复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大福”或“洪福”。以下从字源、释义及典籍用例角度详细解析:
介
祉
强调福泽之盛大,多用于祝颂语境,尤指天赐之福或祖先荫庇之福。
例:清代龚自珍《阮尚书年谱第一序》载:“毓灵所积,介祉自天。”
《汉语大词典》(权威辞书)
介祉:大福。
引《宋史·乐志八》:“辅德惟仁,永锡介祉。”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
《康熙字典》(“祉”字条)
引《诗经·小雅·六月》:“吉甫燕喜,既多受祉。” 注:“祉,福也。”
来源: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祉”释为“福”,并举《左传·哀公九年》“祉,禄也”为证,强调其与“禄”同源。
来源:王力等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
: 《尔雅》. 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980.
: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4.
: 张玉书等. 《康熙字典》. 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5.
: 王力等.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2005.
“介祉”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介祉”意为大福,多用于表达对福祉的称颂。其中:
该词常见于古代典籍:
现代语境中,“介祉”多作为书面语或学术讨论使用,部分词典引申为“人际关系亲密无间”,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可能是基于字面(“介”解为沟通)的现代扩展。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故训汇纂》等工具书。
白蜡白足禅僧边漠茶荈初犯春旱丹哥掂详弟窑东奔西撞恩重丘山非行分沙富豪抚化赋役伏质工金鸿辉怀表黄榜护军营搅计旌表敬共开袠快活汤狂飈寮棚淩牿罗汉松绿林豪士马史密茂奴隶贸易女男破産荡业仆子桥公钺奇门遁甲脐燃诠正屈埋剩磁摄政十拏九稳恕己及人属昔四郊酸性染料它人天驷通心粉卫生间无头祸相室闲敏小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