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磨治铸造。 唐 元稹 《梦游春》诗:“美玉琢文珪,良金填武库。徒谓自坚贞,安知受礱铸!”
“砻铸”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砻铸(拼音:lóng zhù,注音:ㄌㄨㄥˊ ㄓㄨˋ)指磨治铸造,即通过打磨和铸造工艺加工金属或其他材料。其中: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元稹的《梦游春》诗:“美玉琢文珪,良金填武库。徒谓自坚贞,安知受礱铸!”。诗句中以“砻铸”比喻对美玉、良金的精细加工,暗含对人才或品格的锤炼。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更多见于古文或文学性语境,强调对器物或精神的精细加工与塑造。
砻铸(lóng zhù)是一个汉语词,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意思是用砂和金属材料制作铸造模具或者铸造成品的过程。
砻(lóng)的拆分部首是石(shí),它由6画组成。
铸(zhù)的拆分部首是金(jīn),它由10画组成。
砻和铸这两个字都属于汉字,它们的来源和起源非常古老。
砻从古代篆书演变而来,代表用砂石制作模具的意思。在繁体字中,砻还保留着砂和石两个字的形状,为「礱」。
铸最早源于甲骨文,在篆书中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形式。在繁体字中,铸为「鑄」。
在古代,砻和铸的写法略有不同。砻的一种古代写法是「礱」,它代表了当时所用的砂石材料。而铸的一种古代写法是「鑄」,主要用于指代铸造金属的过程。
下面是一个关于砻铸的例句:
他们通过精湛的砻铸技术,制作出了精美的铜器。
与砻铸相关的其他词汇有:
组词:铸铁、铸造、铸件、铸模等。
近义词:冶铸、铸石等。
反义词:雕刻、挖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