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raise and distinguish] 评论与分辨
小事则世子及二公随状断决,评章录记,事迄即除。——《北史·西域传》
评论;品评。《魏书·李彪传》:“闻 彪 评章古今,商略人物,兴言於侍筵之次,启论於众英之中。”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二出:“更评章,歪扭揑,徒然玷辱词场。”《红楼梦》第三八回:“一从 陶令 评章后,千古高风説到今。” ********* 《赠郑奕奏》诗:“不待题诗费评章,艺人才学自芬芳。”
“评章”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评章”指评论与分辨,常用于对事物或人物进行品评、分析。例如《北史·西域传》中提到:“小事则世子及二公随状断决,评章录记,事迄即除。” 这一用法强调通过评议来区分是非或优劣。
历史文献中的评议功能
古典诗词中的意象表达
在卢钺的《雪梅》中,“评章”被赋予诗意化解读:“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此处指诗人对梅花与雪的高下进行品评,引申为对事物特质的辨析。
“评章”的核心含义是通过评议来分辨优劣或特性,既可用于实际事务的裁决(如历史文献记载),也可用于文学、艺术领域的鉴赏(如诗词、戏曲)。其近义词包括“品评”“评议”,反义词如“漠视”“忽略”。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北史》《魏书》等史书,或古典诗词解析资料。
评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评”和“章”两个部分组成。下面我们来分别看看这两个部分的拆分、部首、笔画以及来源。
“评”字由“言”部和“平”部组成,其中“言”为主部,也是这个字的部首,表示与语言相关的意思,有6个笔画;“平”为辅部,表示平坦、平和的意思,有5个笔画。而“章”字则由“立”部和“早”部组成,其中“立”为主部,也是部首,表示立起来的意思,有5个笔画;“早”为辅部,表示早晨的意思,有6个笔画。
所以,整个“评章”字共有22个笔画。
“评章”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考古学家研究,最早的文物中已经发现了“评章”字样的用法。在古代,评章一词形容官员或文人对于君主和政府的政绩、治理等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行为。
对于繁体字的“评章”,字形和简化字并无太大的差异,只是笔画的书写顺序和结构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时和现代稍有不同。根据研究,古时的“章”字在右边的“立”部分有时会写成“立”字的先写后写,古民间称之为“立寸”。而“评”字也有可能在上方会加上一个“宀”形状的部分,表示与屋宇相关的含义。
1. 早晨,他拿出纸和笔,认真地评章了自己的作文。
2. 这本书以庄重的笔调评章了当代社会的问题。
组词:评价、章程、评选、章节。
近义词:鉴章、议章、请章。
反义词:褒章、贬章、夸大。
白额本同末异标句才分藏形匿影阐述尘根叱喝寸土尺地村伍达练垫上运动跌家打事地政端尹浮吊供应舰瓜瓣桄综规表归虚瞽师货节匠班讲阅检责豭豨解达稽留井臼亲操靖退荆子金鼠之变金衣陵铄鹿轓旄旌米粃蹑级平桓抢工翘英秦侯瓜钦刑叴叴劬苦丧家之犬三十二天省阁手不停毫顺助属咏天女佃渔通达谙练通涉雾鬟先蚕坛乡稍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