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陇头的意思、陇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陇头的解释

(1). 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 云。”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胡天飞尽 陇头 云,惟见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诗:“ 陇头 明瑞雪,天下扇东风。”

(2). 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 汉 横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晋 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陇头的含义解析

“陇头”一词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一、字源本义:陇山之巅

“陇”指陇山(六盘山南段),地处今陕西、甘肃交界。“陇头”即陇山之顶,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标志。汉代文献《三秦记》载:“陇坻其坂九回,不知高几许…其上有清水四注”,生动描绘了陇山顶分水四注的地理特征,成为早期“陇头”意象的源头 。

二、核心文学意象

在诗词传统中,“陇头”衍生出两大经典意象:

  1. 陇头流水:象征征人羁旅之悲

    如《乐府诗集·陇头歌辞》:“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以分流水声喻人生离散,奠定悲凉基调。

  2. 陇头梅花:寄托思乡怀远之情

    南朝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使“陇头梅”成为书信传情的经典符号。

三、地理与文化符号

  1. 边关象征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要冲,陇头被视为中原与西域的分界,王维《陇头吟》中“陇头明月迥临关”即强化了其边塞属性 。

  2. 地域代称

    唐宋诗词常以“陇头”代指陇西地区,如苏轼“陇头潺湲水”特指渭河流域 。


权威参考资料

  1. 地理溯源:《三秦记》辑本(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https://www.nlc.cn/dsb_zyyfw/gj/gjzyk/

  2. 乐府意象:《乐府诗集》卷二十五(中华书局点校本)

    https://www.ancientbooks.cn/

  3. 诗歌典故:《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
  4. 边塞文化:《全唐诗中的陇右地域书写》(《文学遗产》期刊)
  5. 地名考释:《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陇头”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一、地理与文学意象

  1. 指代陇山或边塞
    陇山位于今陕西、甘肃交界处,古代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因此“陇头”常被用作边塞的象征。例如:

    • 南朝陆凯《赠范晔诗》中“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通过“陇头”表达对戍边友人的思念。
    • 苏轼《行香子》中“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云”,以“陇头云”暗喻漂泊与边关意象。
  2. 文化内涵
    该词在诗词中多渲染苍凉、孤寂的边塞氛围,如明代徐祯卿“胡天飞尽陇头云,惟见居庸暮山紫”,强化了其作为地理标志与情感载体的双重意义。

二、乐府曲名

“陇头”亦是汉代乐府横吹曲名,属《乐府诗集》记载的“汉横吹二十八解”之一,多用于军旅题材,曲调悲怆,与边塞主题相呼应。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阿姐忭忻冰玉避弃恻焉朝觐辰居等无间缘返答分房减口風浮夫子自道鸽炭广饶还归荷恩河目画眉郎皇天上帝桓山之悲茳蓠降宣骄狷甲札戒脱稽较锦薰笼酒肉看好孔威愧沮癞施炼焦炉啮齿类动物农林暖笙軯丕革劈留扑碌披霜扑虎儿千里舟牵萝莫补日午三凤桑蓬志梳掌四方馆思乎松菊谈吐风生颓零王朝威誉限牒响雷崤陂宵警下情陪告细大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