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陇山 。借指边塞。 南朝 宋 陆凯 《赠范晔诗》:“折花逢驛使,寄与 陇头 人。” 宋 苏轼 《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 陇头 云。” 明 徐祯卿 《送士选侍御》诗:“胡天飞尽 陇头 云,惟见 居庸 暮山紫。” 郭沫若 《迎春》诗:“ 陇头 明瑞雪,天下扇东风。”
(2). 汉 乐府名。《乐府诗集·横吹曲辞》 郭茂倩 题解引《乐府解题》:“ 汉 横吹曲,二十八解, 李延年 造。 魏 晋 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鵠》,二曰《陇头》。”
“陇头”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详细解析:
指代陇山或边塞
陇山位于今陕西、甘肃交界处,古代是中原与西域的分界,因此“陇头”常被用作边塞的象征。例如:
文化内涵
该词在诗词中多渲染苍凉、孤寂的边塞氛围,如明代徐祯卿“胡天飞尽陇头云,惟见居庸暮山紫”,强化了其作为地理标志与情感载体的双重意义。
“陇头”亦是汉代乐府横吹曲名,属《乐府诗集》记载的“汉横吹二十八解”之一,多用于军旅题材,曲调悲怆,与边塞主题相呼应。
陇头是指山坡的顶部或者是山脉的尽头,也可以指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地带。
陇字的部首是阜,总笔画数为12。
陇字的造字典《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山禾草森林复叠之状,后来指陇山的地名。
陇字的繁体字为隴。
在古代,陇字的写法有一定变化。例如,篆书中的写法是“ 陚”,隶书中的写法是“朧”,而楷书中的写法是现在使用的“陇”。
1. 那只小狗蹲在陇头上向我们摇尾巴。
2. 山脚下有一片绿油油的田地,延伸到陇头。
陇坡、陇山、陇滩、陇间、陇谷。
山顶、山峰、山头。
谷底、山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