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 隋炀帝 时置,对东西南北四方少数民族,各设使者一人,掌管往来及互相贸易等事,隶属鸿胪寺。 唐 以通事舍人主管,隶属中书省。 宋 置四方馆使,掌管文武官朝见辞谢,国忌赐香及诸道元日、冬至、朔旦、庆贺章表、郊祀、朝蕃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等事。其职务与 隋 唐 不同。 明 有四夷馆 清 有会同四译馆,职务同 隋 唐 四方馆。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五》。
“四方馆”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其核心意义与历史、文化及社会功能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四方馆”最初为古代官署名,字面意为“容纳四方来客的馆舍”。该词由“四方”(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馆”(建筑、场所)组成,引申为接待四方使臣或人才的场所。在成语中,常比喻包容多元文化或汇聚人才的机构。
起源与设置
职能特点
文化象征
现代语境中,“四方馆”常被借喻为文化交流平台,例如传统茶馆转型为融合艺术展览、学术活动的空间,既保留茶艺传统,又引入音乐会、诗歌朗诵等现代形式。
社会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具体管理细节,可参考历史典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四方馆》是由“四方”和“馆”两个字组成的词语。
“四方馆”中的“四”字的拆分部首是“囗”,总共有四画;“方”字的拆分部首是“方”,总共有四画;“馆”字的拆分部首是“饣”,总共有十二画。
《四方馆》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在中国古代,四方象征着方圆,代表着宽广的空间。而“馆”字则表示建筑物。因此,“四方馆”指的是宽广的建筑物,可以理解为大厦、宫殿或官府。
四方馆的繁体字为「四方館」。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通常会保留字的基本结构。《四方馆》这个词在古时候写作「四方館」。
1. 那座宏伟的建筑是皇上临幸时居住的四方馆。
2. 这个博物馆建筑象征着古代四方馆的风格。
1. 四季馆
2. 四方亭
3. 馆内
4. 馆长
宫殿、大厦、官邸
小屋、茅草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