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陶潜 《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赠别》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絶羣。”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潯阳 松菊高。”
“松菊”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及文化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松菊”指松树与菊花两种植物。由于二者均不畏霜寒、凌冬不凋,常被用来比喻坚贞的节操,或代指具有这种高尚品格的人。
坚贞与气节
松树四季常青,菊花傲霜而开,二者并提象征着不畏逆境、坚守本心的品格。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即以松菊暗喻自身高洁志趣。
隐逸与淡泊
松菊常与隐士文化关联,表达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例如刘禹锡诗句“田园松菊今迷路”,借松菊寄托归隐情怀。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古典文学作品或汉典等权威辞书。
松菊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由“松”和“菊”两个字组成。按照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看,其中的字“松”以木部作为部首,有四画;而字“菊”以艸部作为部首,有十五画。
《松菊》一词最早出现在《荀子·卷十九·益友》一章中:“夫览章见庙,松菊茂盛,圣人所贵者也。”意思是指圣人所喜爱的形象。后来,《李斯·杂法》中还有一句:“松菊苍苍,民之所望。”意思是指民众期盼的希望。由此可见,“松菊”在古代的语境中是一个褒义词,表示东西方向的祥和繁荣。
在繁体字中,“松菊”这个词的写法没有太大差异,仍然是以“松”字的木部作为部首,以及“菊”字的艸部作为部首。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代,字“松”的写法是“㠻”,形状像是一个叠起来的树,而字“菊”的写法是“䒿”,形状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这种写法和现代的“松”和“菊”字有所差异,但意义相同。
1. 他的心境就像松菊一样,总是积极向上。
2. 这幅画中的松菊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3. 在大雪纷飞的冬天,松菊仍然傲立,生机勃勃。
松柏、松明、松香、菊花、菊酒、菊帘。
翠竹、杨柳、红花、奇异。
凋零、凋谢、枯萎、憔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