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寄书雁的意思、寄书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寄书雁的解释

汉武帝天汉元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后匈奴与汉和亲,汉使复至匈奴。武等"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单于不能隐匿,遂放还苏武等人。后因以雁称书信或送信的人,以"寄书雁"﹑"寄书鸿"﹑"鸿雁"称送信的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寄书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典故词汇,其含义和背景主要与汉代苏武的故事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源典故

“寄书雁”的典故源自《汉书·苏武传》。汉武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历经多年囚禁。匈奴与汉朝和亲后,汉使再次前往匈奴要求释放苏武。汉使根据苏武的计策,假称汉武帝在上林苑射猎时,发现一只大雁脚上系有帛书,信中写明苏武等人被囚禁的地点。匈奴单于无法继续隐瞒,最终释放了苏武。

二、语义演变

  1. 代指信使或书信
    因大雁传递书信的典故,古人常以“寄书雁”“鸿雁”等词象征书信或信使。例如,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中“寄书元有雁,食雪不离羊”即借用此意。

  2. 文学中的情感寄托
    大雁具有迁徙习性,常被文人用来表达思乡、怀人等情感。如宋代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即通过鸿雁传递书信的意象抒发思念。

三、相关词汇

四、辨析与补充

需注意,“寄书雁”与“信鸽”不同,前者特指大雁,且源于历史典故;后者是实际用于传信的工具,多见于欧洲历史。部分现代解释可能混淆两者(如提到“信鸽”),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若需进一步了解苏武故事的细节或相关诗词引用,可查阅《汉书》或古典诗词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寄书雁》的意思

《寄书雁》一词表示通过书信传递信息的方式。寄书代表寄信,雁代表传递,通常指的是用鸿雁传书的方式。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古人利用鸿雁来传递消息的情景。

拆分部首和笔画

《寄书雁》的拆分部首为宀、书、雨,共有16个笔画。

来源

《寄书雁》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人笔下的描写。在古代,书信传递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而鸿雁传书则被视为一种高效且神奇的方式。古人通过描写鸿雁传书的情景来表达书信的重要性和信息传递的灵活性。

繁体

《寄書雁》(繁体字:寄書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多有变化,一般认为《寄书雁》在古时候的写法为「寄書雁」。

例句

1. 他通过寄书雁向远方的亲人传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

2. 唐代诗人杜牧曾写下了一首《寄书雁》,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组词

1. 传书:用书信传递信息。

2. 鸿雁:大型候鸟,有长长的脖子和喙,常被用来比喻暮春飞鸿的景象。

3. 书信:用来传递思想和信息的书写材料。

近义词

1. 传书:与《寄书雁》义近,都指通过书信传递信息的方式。

2. 飞书:指通过飞鸟传递书信的方式。

反义词

暂无相关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