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到时侯。《左传·僖公十年》:“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罸有罪矣,敝于 韩 。’”《旧唐书·李抱真传》:“及期,按簿而徵之,都试以示赏罸,復命之如初。”
(2).犹适时。 宋 陆游 《春雨》诗:“午夜听春雨,发生端及期。”
“及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为“到了约定的期限或时间”。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及期”由“及”(到达)和“期”(约定的时间、期限)组合而成,字面意为“到达预定的日期”或“到了约定的时限”。
例如:
“及期而往,果得所约。”
(到了约定的时间前往,果然得到了所约之物。)
强调行为或事件在特定时间节点的发生,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守约或时限到达的场景。
多用于描述履行承诺、完成事务的时间范畴,如“及期交付”“及期赴约”。
由于“及期”属文言遗留词汇,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到期”或“届时”替代,例如:
“及”字条释义:① 达到;② 至,到。“期”字条释义:① 预定的时间;限定的时日。
收录“及期”为复合词,释例见于《左传》《史记》等典籍,表“至约定之时”。
如需进一步考据,建议查阅专业古籍语料库或权威辞书原文。
“及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到时侯
指事情发展到预定时间或阶段。例如《左传·僖公十年》中提到“及期而往”,意为按时前往。
犹适时
表示符合时机或恰当的时间,强调行动的及时性。如宋代陆游《春雨》诗中的“发生端及期”,描述春雨应时而来。
该词属于文言色彩较浓的词汇,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法律条文或正式文本中。如需近义词,可选择“届时”“按时”等表达。
如需更详细例句或古籍原文,可参考《左传》《旧唐书》等文献或权威词典。
阿柄八德池白毡贝多叶书不亦乐乎垂直出谋献策脣喙翠哥单弦东门兜箩渎职繁盛抚景斧脑戆暗胳臂固定资产过天寒客和鹄涣然冰释浑芒醮妇贾屈祭盘箕潁狂獧揆日隶齿邻竝鳞兽漏断逻卫莽泱马王炮口襆被潜移暗化诠订尚气深岩虱官爽误水精床司计泰元同名同姓外公公完节卧云无比店五城十二楼五生盆乌羊武义闲接肥料销案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