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包袱裹束衣被,意为整理行装。《晋书·魏舒传》:“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 舒 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 唐 宋之问 《桂阳三日述怀》诗:“载笔儒林多岁月,襆被 文昌 事 吴 越 。”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襆被而往,作一月盘桓何如?” 童士钊 《苏报案始末记叙》:“事势至此,殆非即日襆被出馆不可。”
(2).铺盖卷,行李。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一:“至 祥曦殿 ,则禁卫皆已擐甲;乘舆服御,皆已陈列,六宫襆被,皆将升车矣。” 明 张煌言 《北征录》:“导者见村中之遮余,必谓事露,计不返顾,并余襆被亦负之而趋。”
(3).专指被子。 清 曹寅 《凄凉犯·塞柝》词:“寄语可怜子,贫家也有蒙头襆被。”
幞被:用袱子包扎衣被,意为整理行装。 唐 罗隐 《投寄韦右丞》诗:“幞被从谁起,持纲自此新。” 宋 苏轼 《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东来寄食似孤云,幞被真成一宿贫。”参见“ 襆被 ”。
襆被(fú bèi)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用包袱布将被子捆扎包裹起来,便于携带或运输。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1287页)、《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350页)。
引申为打点行李、准备出行的动作,常见于描述离家远行或赴任的场景。
例证: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391页)、《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3476页)。
二字组合后,字面意为"以布裹被",后固化为一动词性短语。
来源: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2页)。
现偶见于文学作品中,保留"整理行装"的古意,如:
"他襆被独行,踏上了南下的列车。"(仿古用法)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400页)收录该词条,标注为书面语。
权威参考链接:
“襆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析:
动词用法
指用包袱或布单包裹衣被,整理行装,表示准备出行。例如《晋书·魏舒传》记载“襆被而出”,即形容魏舒整理行装后离开的场景。
该用法在唐宋诗词中常见,如宋之问《桂阳三日述怀》中“襆被文昌事吴越”,描述文人携带行装赴任的情景。
名词用法
可指代铺盖卷或行李,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提到“襆被出馆”,即携带行李离开住所。部分文献中也特指被子。
主要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常见于描述官员赴任、文人远行等场景,如“襆被前往”即收拾行李启程。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作为书面语或历史研究词汇。
“襆被”是一个兼具动作与物品指代的双重含义词汇,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意义,其核心内涵围绕“整理行装”展开,常见于历史叙事与古典文学。
安定团结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报案保健笔人布告裁剪成熟痴求冲邈怆地呼天怵栗春盘醇壹颠陷访择烦奏奉公如法粪洒坟烛福德改常哥升节工期官牙寒日洪飙猾横欢叫昏诐货币市场脚腕子紧切鹫翎救止雷首良贾撩蜂吃螫六六六龙位明安南至拗律盘郢窃统启颜取回覰见上姓折巾郭身不由己娀简恸醉土鼈脱难武将无机肥料无可奉告物以类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