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 唐 对比部的改称。掌财物出纳稽核。见《新唐书·百官志一》。《宋史·食货志下一》:“帝因谓左右曰:‘此盖虑司计之臣不能节约,异时用度有闕,復赋率於民,朕不以此自供嗜好也。’”
“司计”一词的含义可以从历史官职和成语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具体如下:
起源与职责
司计是唐代设立的官署名,由刑部下设的“比部”改称而来(龙朔二年,即662年)。其核心职责是审核国家财物的收支情况,确保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宋代文献《宋史·食货志》中也提到“司计之臣”,表明其职能延续至后世。
历史演变
基本含义
“司计”形容擅长精确计算或管理财务的人才,既可指具体掌管财务的官员,也可比喻具备出色计算能力的人。
结构与用法
在当代语境中,“司计”一词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例如企业名称中可能借用其“精准核算”的寓意(如提到的公司扩产计划)。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唐代官制或成语典故,可参考《新唐书·百官志》等史料。
《司计》是一个汉字词汇,意思是指负责管理和统计账目的人或单位。司指的是官职,计指的是计算和统计。
《司计》这个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都是司部首加上计部首。它的笔画数目是10画。
《司计》这个词的来源比较古老,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它的繁体形式为「司計」。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多种多样,所以《司计》这个词的古代写法也有一些变化。其中一种古代写法为「司隽」,表示司达而有才。另一种古代写法为「肆計」,表示负责精确计算。
他是财务部门的司计,负责统计公司的财务状况。
与《司计》相关的组词有:财务司计、统计司计、报表司计。
与《司计》的近义词有:会计、财务专员、统计员。
与《司计》的反义词有:老板、经理、销售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