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祭盘的意思、祭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祭盘的解释

古代举行路祭所设的祭台。 唐 大历 年间盛行一种路祭送葬仪式,送葬人在灵车行经的道旁搭建露天祭台,内陈设祭品及诸种戏剧人物的塑像。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 大历 中, 太原 节度 辛云京 葬日,诸道节度使使人脩祭, 范阳 祭盘最为高大。刻木为 尉迟鄂公 与 突厥 鬭将之戏,机关动作,不异于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道祭》:“又停车设 项羽 与 汉高祖 会 鸿门 之象,良久乃毕。縗絰者皆手擘布幕,收哭观戏。事毕,孝子陈语与使人:‘祭盘大好,赏马两匹。’”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祭盘”一词主要有两种解释,需结合历史背景和语义演变来理解:

一、古代路祭的祭台(主流解释)

  1. 历史背景
    唐代大历年间盛行路祭送葬仪式,送葬者会在灵车途经的道旁搭建露天祭台,称为“祭盘”。这种习俗在《封氏闻见记》中有详细记载,如范阳节度使的祭盘规模宏大,甚至用机关木偶模拟尉迟恭与突厥战斗的场景。

  2. 结构与用途
    祭盘上陈设祭品、戏剧人物塑像等,兼具祭祀与表演功能,旨在彰显逝者地位并表达哀思。部分祭盘设计精巧,如唐代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礼中的祭盘高达数十尺。

二、成语中的比喻义(较少见)
现代少数词典将其引申为“虚情假意的表面功夫”,比喻仅做形式化的礼仪而无真心实意。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是后起的衍生含义。

总结
“祭盘”原指唐代路祭仪式中的祭台,具有历史实物性质;其比喻义在现代语境中偶见,但需谨慎使用。建议在涉及古代文化时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祭盘

祭盘(jì pán)是指用于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盘子。祭盘可以用来摆放祭品、贡品等物品,在祭祀仪式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部首和笔画

祭盘的部首是示部,读音为“示”。它有7个笔画。

来源

“祭盘”一词最早见于《礼记·郊特牲礼记》:“或以木为盘,陈诸宗庙乡社,以祭上帝,辟无子之事。”在古代社会,盘子作为祭祀的工具出现得较早。祭盘作为古代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宗庙、祠堂、神祠等场所。

繁体

祭盘的繁体字为「祭盤」。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祭盘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多种汉字作为祭盘的写法,例如「祭槃」、「祭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祭盘」逐渐成为常用的写法。

例句

1. 在重要的祭祀仪式上,祭司手持祭盘,向神灵敬献祭品。

2. 据史书记载,古代的祭盘十分庄重,使用的材质通常是铜或玉。

组词

1. 祭品:用于祭祀时供奉神灵的物品。

2. 祭坛: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3. 祭拜:向神灵或祖先表示敬意、祈求保佑。

近义词

虔诚、祭奠、奉献

反义词

逆神、亵渎、辱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