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逻保卫。《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於 牛头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军 论弓仁 为 朔方军 前锋游弈使,戍 诺真水 为逻衞。”
“逻卫”是一个由“逻”和“卫”组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为巡逻保卫,主要用于描述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巡视和警戒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逻”指巡逻、巡察,“卫”指守卫、保护,合起来表示派遣人员在固定区域执行巡逻任务并实施安全防护。该词常见于军事或治安场景,强调主动巡查与防御结合。
历史用例
据《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唐代曾在边疆地区“置烽候千八百所”,并任命将领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负责在诺真水一带“逻卫”,即通过巡逻保卫边防安全。这一记载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逻卫”的实际应用。
相关扩展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巡逻”“警戒”等替代,但在特定语境(如古风文学、军事历史研究)中仍具表现力。
“逻卫”是一个兼具动作与目的性的词汇,反映了传统安防体系中的主动防御策略。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或相关术语,可参考《资治通鉴》等典籍。
逻卫,是一个汉字词语,具有多个意思。
逻卫这个词可以拆分为“辶”和“卫”。其中,“辶”是走的意思,属于部首,“卫”是指保卫、守卫的意思,是该字的意义部分。
逻卫的总笔画数为15画。
逻卫这个词源于《逻辑》和《卫士》,合并到一起形成了逻卫。在古代,指的是卫戍、守卫边境的士兵。
逻卫的繁体字为「邏衛」。
在古代,逻卫的字形稍有不同,写作「逻衛」。
1. 边防逻卫使命光荣,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2. 这个城市对治安的逻卫工作十分重视。
1. 逻辑:指思维规律、推理能力。
2. 卫士:指保卫边境的士兵。
3. 卫兵:指负责守卫重要地点的士兵。
1. 保卫:指守护、捍卫。
2. 守卫:指看守、保卫。
1. 逃离:指离开、逃走。
2. 脱卫:指解除卫戍、失去守卫。
阿偏白帝便郡逼逻博洽多闻补苗乘驭床敷辞隆从窳翠荡瑶翻大枋达士点纸递变滴滴答答多样统一独擅胜场访书干豫宫簟旱干逭役阓阛假话践帝矫情饰貌棘猴禁防矜功负气军糈昆夷扩声器敛发谨饬理人麻稭莫德格玛南烹南荣鸟历千春强最浅色千岁虆起爆情绪琼钑任达不拘人声鼎沸桑间之咏栅极石尤爽误嗣训朣朣微鄙文旆温软崄薄仙井西眉南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