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逻卫的意思、逻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逻卫的解释

巡逻保卫。《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於 牛头 朝那山 北,置烽候千八百所,以左玉鈐衞将军 论弓仁 为 朔方军 前锋游弈使,戍 诺真水 为逻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逻卫”在汉语中属于古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单字训释与历史语境理解。

一、字义分析

  1. 逻:《说文解字》释为“巡也”,指有组织的巡察活动。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引《苍颉篇》注“逻,循行非违也”,强调监察职能。
  2. 卫:甲骨文象形为“众足绕城”,《周礼·夏官》郑玄注“卫,防护也”,特指军事防御体系。

二、词义演变 该词初见于明代军事文献,如戚继光《纪效新书》载“设逻卫以察奸宄”,指由专职士兵组成的流动警戒部队。清代《兵制考略》记载其职能包含“防突袭、验符节、缉逃卒”三项要务。

三、现代应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但在历史学、军事史研究中仍作为专业术语使用,如中华书局《中国古代军制史》将其定义为“古代营寨外围的机动哨防单位”。

网络扩展解释

“逻卫”是一个由“逻”和“卫”组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为巡逻保卫,主要用于描述在特定区域内进行巡视和警戒的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逻”指巡逻、巡察,“卫”指守卫、保护,合起来表示派遣人员在固定区域执行巡逻任务并实施安全防护。该词常见于军事或治安场景,强调主动巡查与防御结合。

  2. 历史用例
    据《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二年》记载,唐代曾在边疆地区“置烽候千八百所”,并任命将领论弓仁为“朔方军前锋游弈使”,负责在诺真水一带“逻卫”,即通过巡逻保卫边防安全。这一记载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逻卫”的实际应用。

  3. 相关扩展

    • 词语关联:与“逻卫”相关的成语包括“拽巷逻街”(形容频繁巡查)、“保家卫国”(强调守护职责)等。
    • 现代示例:如小说中描述“巡逻卫兵在短时间内不会回来”,可视为“逻卫”的具象化场景。
  4. 语境用法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巡逻”“警戒”等替代,但在特定语境(如古风文学、军事历史研究)中仍具表现力。

“逻卫”是一个兼具动作与目的性的词汇,反映了传统安防体系中的主动防御策略。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背景或相关术语,可参考《资治通鉴》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馤然白狄半筹不纳笔底春风布帛菽粟参典参究茶课馋獠粗缕单瘫灯烛雕颜第一产业盾鼻烦字扉画甘眠感泣官绢和断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混殽嘉景交杯酒郊射金石不渝进颂进资开爽客乡暌别雷苏连明辽歌历练岭头流灌庐观麦人駡吻门楗南蔽扲掑七件事黥军琼怀让道日饮亡何三六九等三元君畬菑实惠事守汤沐条法威令文宴乌鸟之情校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