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ll on (sb. holding high office)] 进见;拜谒;拜见
进见;谒见。 明 李贽 《释迦佛后》:“余偶来 济上 ,乘兴晋謁夫子庙。”《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一回小婿再去,託敝亲家写一封字来,去晋謁晋謁 危老先生 。” 叶君健 《火花》十八:“﹝ 何雨卿 ﹞堂而皇之来到县城,晋谒他的‘朋友’县太爷 周华甫 。”
晋谒(jìn yè)是汉语中的书面用语,指恭敬地进见、拜见地位或辈分高于自己的人,带有庄重和尊敬的色彩。以下是详细解析:
词义本质
指怀着敬意正式拜访尊长、上级或重要人物,强调礼节性与谦卑态度。例如:“晋谒师长”“晋谒学术泰斗”。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683页。
行为特征
需遵循传统礼仪规范,如提前投递名帖、着装庄重、使用敬语等,体现对受谒者的尊崇。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4395页。
二字组合强化了“以谦卑姿态主动觐见”的含义。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98页。
词汇 | 差异点 | 示例场景 |
---|---|---|
拜见 | 通用性较强,敬重程度稍低 | 拜见朋友的长辈 |
觐见 | 专指拜见君主或神祇 | 诸侯觐见天子 |
造访 | 中性词,无尊卑色彩 | 造访友人 |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晋谒老子于周,问礼焉”,展现儒家对道家先贤的敬仰,成为经典文化意象。
来源:《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13年,第1909页。
多用于正式文书或历史语境,如学术致辞(“晋谒先生遗踪”)、传统礼仪活动(晋谒宗庙)等,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晋谒”是一个汉语书面用语,读音为jìn yè,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释义
指“进见”或“谒见”,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的正式拜见,带有尊敬和礼节性色彩。例如《儒林外史》中提到的“去晋谒危老先生”,即表达对尊长或地位较高者的拜访。
词源与构成
“晋谒”是古代礼制文化的产物,体现严格的尊卑秩序和礼仪规范。尽管现代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历史研究、文学创作或特定仪式(如祭拜先贤)中仍具应用价值。如需进一步了解实际用法,可参考古典文献或权威词典中的例证。
暗黝黝傍统边际人变乱表决权檦枺庇覆常律宠慰伺候大刚大拇指电磁学雕翎队长敦恳枎疏耕岩圪仰鼓捣闺籍骨醉还酬横逞花棵欢声环拥疆冶矜法惊定亢木客衣癞儿刺史遴材笼屉乱阶落星耄年媒人婆命案偏杯贫贱之交千变万轸桥路取代容护儒馆鋭果生员审听收视爽直顺星死键天野贴力輼辂县丞乡荣媟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