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乱阶的意思、乱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乱阶的解释

祸端;祸根。《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曩者 董卓 造为乱阶,目是之后,羣兇纵横,残剥海内。” 宋 陆游 《上殿札子》:“好儒生而不得真,则 张禹 之徒足以为乱阶。”《明史·何鉴传》:“ 郭钦 、 江统 皆劝 晋武 早絶乱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乱阶"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祸乱的开端、根源或起因,强调引发混乱或动荡的初始环节。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解析

  1. 乱(亂)

    • 本义:治理丝线,后引申为“无秩序”“动荡”。《说文解字》:“乱,治也。从乙,乙,治之也。”段玉裁注:“乱本训不治,不治则欲其治。”
    • 引申义:混乱、叛乱、扰乱。
  2. 阶(階)

    • 本义:台阶,引申为“途径”“根源”。《说文解字》:“阶,陛也。从阜,皆声。”
    • 引申义:事物发展的步骤或起因(如“祸阶”即祸患的起因)。

合成词“乱阶”:结合二者,指导致祸乱产生的根源或起始点。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10卷,第108页)

    乱阶:祸乱的开端;引发动乱的根源。

    例句:

    《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乱阶是也。”

    《汉书·五行志》:“臣弑君,子弑父,乱阶也。”

  2. 《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8页)

    乱阶:祸乱的阶梯,喻指祸患的起因。

    引证:

    《诗经·小雅·巧言》:“乱阶靡届”,郑玄笺:“乱阶,谓祸乱之所由生。”


三、古籍经典用例

  1. 《左传》

    鲁隐公三年,卫国大夫石碏劝谏卫庄公时提出“六逆”之说,指出“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是“乱阶”,即社会动乱的根源(《左传·隐公三年》)。

  2. 《汉书·五行志》

    汉代学者以“乱阶”解释灾异与人事的关联,如“臣下谋上,乱阶已成”,强调政治失序的起始点(《汉书·卷二十七》)。


四、现代语义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乱阶”虽罕用,但在历史文献解读中仍保留其原意,多指: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十卷)[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2.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左传正义》[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4. 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2.

网络扩展解释

“乱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乱阶”指祸端、祸根,即引发混乱或灾祸的根源。其中“阶”在此处引申为“缘由、途径”。


二、字义分解


三、文献引用

该词在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现:

  1. 《诗经·小雅·巧言》:“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无勇无谋之人,正是祸乱的根源)。
  2.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提到董卓“造为乱阶”,指其引发动荡。
  3. 宋代陆游《上殿札子》批评伪儒者“足以为乱阶”。

四、例句解析


五、相关词汇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书》《明史》等史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埃塞俄比亚高原半路八儒陂湖长庆朝家称诉除陌钱聪明蜑娘灯黑点鬼火奠仪调梅奉翼概量挂胆贵坦海暾翰登何苦红告示怀宝迷邦花绶魂旦祸菑讲舍奸贪竞津襟契今有术技养踡缩钧严款步良宰连山排海灵岳立仪配俪陗刻漆姑气局轻裘肥马情旨钦钦虬户泉明濡溺撒鞋圣眷省铨兽炭说黑道白外服汍波亡戟得矛文光巫峯无皂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