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闺籍的意思、闺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闺籍的解释

“ 金闺籍 ”的省称。记载朝廷诸官姓名的簿籍。 唐 李商隐 《为濮阳公陈情表》:“纔通闺籍,又处藩条。” 宋 徐铉 《和陈赞善致仕还京口》:“已驾安车归故里,尚通闺籍在龙楼。”《宋史·选举志五》:“先是,任子得摄太祝奉礼,未几,即补正员。帝谓:‘膏粱之子,不十年坐致闺籍。’”参见“ 金闺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闺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与历史语境两个维度解析:

  1. 字义分解

    “闺”本指宫中小门,后引申为女子居所(如闺房、闺阁),象征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空间。“籍”原指书册、名册(如户籍、典籍),此处特指登记信息的簿册。二者结合,闺籍指记录闺阁女子身份信息的官方或家族名册,常见于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中。

  2. 历史制度背景

    古代户籍制度中,女性常被单独归类登记。例如《礼记·内则》载“女子十年不出……居於内”,表明未婚女子需居于闺阁,其信息由家族申报至官府,形成“闺籍”。这类名册用于婚姻缔结时的门第核查,如《白虎通义》提及“聘女之礼,必核其闺籍”。

  3. 文化内涵延伸

    该词承载了传统性别空间的规范意识。闺籍不仅是名册,更隐含对女性社会角色的界定——未嫁女子需通过“待字闺中”的封闭空间与官方登记,完成从家族到夫家的身份过渡。如清代《称谓录》释“闺籍”为“女子未适人所录之牒”,强调其与婚姻制度的关联性。

学术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闺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官员制度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闺籍(guī jí)是“金闺籍”的省称,指记载朝廷官员姓名的官方簿籍。这一名称源于古代对官署或宫廷的雅称“金闺”,因此“闺籍”可理解为官员名录的正式记录。

核心要点

  1. 功能与性质
    主要用于登记官员身份信息,类似现代的职官名册。拥有“闺籍”意味着正式进入官僚体系,如《宋史》提到贵族子弟通过特权“不十年坐致闺籍”。

  2. 文献例证

    • 唐代李商隐在《为濮阳公陈情表》中写道:“才通闺籍,又处藩条”,表明官员履历与任职调动的关联。
    • 宋代徐铉诗句“尚通闺籍在龙楼”则反映了官员退休后仍保留名籍的现象。
  3. 历史背景
    该词常见于唐宋文献,体现了古代官僚选拔与身份管理制度。例如,《宋史·选举志》批评了贵族子弟凭借出身快速获得官职的现象。

补充说明

“金闺籍”中的“金闺”原指汉代宫中的金马门,后借指朝廷或官署,因此“闺籍”带有一定的尊称色彩。需注意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宋史》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按覆惨象垂顾赐胙村户低歹东湖斗进遁形术二毛子反对判断肥源分庭伉礼高干大黑杀衡笄花花面黄屋幻灭灰僇酱瓿讲阁将军府讲义坚劲巀嶭疾犂锦荔枝进膳稽任榘范具戒局量钧校旷工昆仑瓜沴厉令善鹿幦眉来眼去邈思骞飞廧咎如七去惹是非煞拍神咒符手牓私请町町屯收顽鑛伪证文品下巴颏憸薄象德鲜緑小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