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骨醉的意思、骨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骨醉的解释

(1). 唐 武后 得宠,谮废 王皇后 与 萧良娣 为庶人,囚宫中。帝念之,拟另处置。“ 武后 知之,令人杖庶人及 萧氏 各一百,截去手足,投於酒瓮中,曰:‘令此二嫗骨醉!’数日而卒。”事见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旧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废后王氏》。后因以“骨醉”指非人的残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陋室偏遭黠鼠欺,貍奴虽小策勛奇。扼喉莫讶无遗力,应记当年骨醉时。”

(2).谓沉醉。 宋 苏轼 《老饕赋》:“各眼灧於秋水,咸骨醉於春醪。”

(3).比喻美人体态酥软如醉。 元 萨都剌 《洞房曲·和刘致中员外作》:“美人骨醉红玉輭,满眼春酣不忺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骨醉”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 历史典故中的残害手段
    源自唐代武则天迫害王皇后与萧良娣的事件。据《大唐新语·酷忍》和《旧唐书》记载,武则天将二人截去手足后投入酒瓮,称“令此二嫗骨醉”,最终致其死亡。后世以此词代指极端残忍的迫害行为。

  2. 形容沉醉状态
    宋代苏轼在《老饕赋》中写道“咸骨醉於春醪”,用“骨醉”描绘因美酒而身心俱醉的感受,强调醉意的深入骨髓。

  3. 比喻美人体态
    引申为形容女子姿态酥软柔媚,仿佛因醉意而慵懒娇媚,常见于古典文学中对女性风韵的描写。

该词兼具历史事件、感官体验与文学隐喻三层内涵,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大唐新语》或宋代诗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骨醉的意思

《骨醉》是一个中文词汇,它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状态,指人们因为某种体验或感受而陶醉、沉迷其中,仿佛骨头都被酒精所浸透,非常欢快和兴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骨醉》的拆分部首是骨,它包含了关于骨头的意义。整个词汇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骨醉》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至宋代的文学作品中,并逐渐流传至现代。“骨”指代身体的骨骼,“醉”则表示陶醉或沉迷。繁体字为「骨醉」,在繁体中,字形更加繁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调整。根据研究,古时候《骨醉》的写法为「骨醉」,并且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存在细微的变化。

例句

这里有一个例句来帮助理解《骨醉》的意思:

当他听到自己最喜欢的音乐时,他完全陶醉其中,仿佛骨骼中都流淌着醉人的快感。

组词

与《骨醉》相关的组词有:

近义词和反义词

与《骨醉》意思类似的词有:

与《骨醉》意思相反的词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