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rve]∶在人身边照料生活;服侍
(2) [wait]∶等候;守候
伺候柴进回庄, 林冲便说道…——《水浒传》
(1).即斥候。军中派出侦察敌情的人。亦指侦察。《六韬·农器》:“ 太公 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於人事:耒耜者,其行马蒺藜也;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櫓也;锄耰之具,其矛戟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东观汉记·臧宫传》:“ 越 人伺候者,闻车声不絶而门限断,以 汉 兵大来,乃奉牛酒劳军,由是遂安。”
(2).窥伺;窥测。《南史·朱异传》:“而贪财冒贿,欺罔视听,以伺候人主意,不肯进贤黜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豹直》:“如藏伏之豹,伺候待搏。”《资治通鉴·晋愍帝建兴元年》:“ 刘隗 雅习文史,善伺候 睿 意,故 睿 特亲爱之。”
(3).守候观望。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虞德 ﹞乃具以语 蛮 ,於是相与执杖伺候。须臾虎至,即格杀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或是贼盗伺候更深,登舟劫我财物。”
(1).供使唤;在身边服侍;照料。《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须臾便有礼部衙门人来伺候,伏侍去到鸿臚寺报了名。”《红楼梦》第五五回:“这不是我们常用的茶,原是伺候姑娘们的。” 谢冰心 《斯人独憔悴》:“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 老舍 《全家福》第一幕:“您岁数大了,我们都该伺候您!”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二章:“老饲养员这几天真是控空了心思伺候牲口。”
(2).备办待用;准备。《水浒传》第九九回:“却説 卞祥 伺候兵符,挑选军马,盘桓了三日。”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七月初七日七夕节……兵仗局伺候乞巧针。” 周信芳 《鸿门宴》第十二场:“ 项羽 :‘亚父休要多言,我自有主意。--溶墨伺候。’”
(3).等待;等候。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 廖仲恺 《国民的努力》:“那飞似的光阴,一转眼又成过去,决不会慢慢地伺候我们。” 周信芳 《鸿门宴》第八场:“ 曹参 :‘今有 赵高 差 訚乐 前来,现在营外伺候。’”
(4).杂役;衙役;当差的。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曳剌云]洒家是 吉阳县 伺候,教小人接新官去。”
"伺候"是一个汉语动词,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用法:
照料侍奉
指在身边供使唤,照顾饮食起居等生活细节。
例:伺候病人、伺候老人饮食起居。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280页。 查看详情
等候;守候
引申为在旁等待、观察动静或时机。
例:伺候时机、伺候敌军动向。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21年,卷3第112页。
人(如父母、长辈)、具体需求(如茶水、汤药)、抽象时机(如机会、信号)。
来源:《现代汉语动词搭配词典》,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87页。
可带动态助词“着”“了”(如“伺候着病人”“伺候了一整天”),多用于主动句。
“伺候”与“侍候”为异形词,但“伺候”更强调“供驱使”的主动性,而“侍候”侧重“陪伴照料”。
来源:《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2003年,第421页。
台湾地区保留“伺候”写法(《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伺候”本义为‘候望’,后衍生‘服侍’义,常见于明清白话小说。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第632页。
现代汉语中,“伺候”的贬义用法(如“伺候领导”)反映权力关系语境。
来源: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12页。
根据《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教育部,2002年),“伺候”为推荐词形。
用于尊长时体现敬意(如伺候父母),用于平级或职场可能隐含不平等色彩,需依语境判断。
(注:部分文献因无公开电子版链接,标注纸质版出处;可查证的在线来源已附链接。)
“伺候”是一个汉语动词,拼音为“cì hou”,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服侍照料
引申含义:等候或守候
潜在负面含义
近义词对比
使用注意
暗牖悲东门北美洲璧立部卒鬯弓畅月楚丽达志滴水檐多瑙河三角洲風鵬分锅丰严匄夺宫粉广贲光火盗还礼嘉德降精夾袢急荒惊霰浚浚沮漳开路神快活三枯死六六骡帮驴驹媚麦角摸不着边幕庭囊被猱狖虐割品等青丹清姝清涕青玄九阳上帝日路上记疏封薯莨绸说到点子上四深谇诼讨裁田皋同砚菵草王孙草闻声湘竹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