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律的意思、常律的详细解释
常律的解释
(1).指诗词的一般格律。 宋 叶适 《<徐斯远文集>序》:“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捨自命,不限常律。天下以 杜甫 为师,始黜 唐 人之学。”
(2).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法上虽是如此,但你孝行可嘉,志气堪敬,不可以常律相拘!”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律的解释 律 ǜ 法则,规章: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 约束:律己。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
网络扩展解释
“常律”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其解释和用法可根据不同语境区分:
一、文学领域的含义
指诗词的一般格律,即诗歌创作中常规的音韵、平仄、对仗等格式规范。例如宋代文学家叶适在《徐斯远文集序》中提到:“诗险而肆,对面崖壑,咫尺千里,操捨自命,不限常律。”这里强调诗歌创作既要遵循基本格律,也可突破常规进行创新。
二、社会与法律领域的含义
表示通常的规则或法律,即普遍适用的规范或法条。例如明代小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中记载:“法上虽是如此,但你孝行可嘉,志气堪敬,不可以常律相拘!” 此处指司法判决时,虽需依据法律,但特殊情况也可灵活处理。
补充说明
- 语境差异:在文学中强调形式规范,在社会领域则强调普遍规则。
- 现代用法: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如“文明常律”“修身常律”等。
- 权威来源:该词释义在《汉语词典》及文学研究资料中均有记载。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初刻拍案惊奇》相关章节或宋代理学文献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律(cháng lǜ)是什么意思?
常律(cháng lǜ)是一个汉字词组,常指常常、经常,律指法则、规律。常律合在一起指的是一种经常出现的规律或者法则。常律可以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人们的行为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常字的部首是巾,共有5个笔画。律字的部首是彳,共有9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常字最早的形状为象形字,描绘了一个人站起来的形态,表示稳定不变。律字最早的形状是一个人行走的样子,表示一种有规律的动作。常律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经常按照某种规律行动的意思。
在繁体字中,常律的形状和简体字类似,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常律的汉字写法没有明显的变化,仍然是基于象形字演变而来的形状。虽然筆劃的順序和數量有细微变化,但整体上看,与现代简体字的形状基本相似。
例句
1. 他遵守常律,每天早上都会去跑步锻炼身体。
2.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常律,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来了解它们。
组词
常律在构词中也常常被使用,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如:
常理(cháng lǐ):常常存在的道理、规律。
常态(cháng tài):经常出现或者保持的状态。
常规(cháng guī):常常遵循的规定或者规范。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常规、常例。
反义词:异常、特殊。
总结
常律表示经常出现的规律或者法则,常常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人们的行为。该词来源于古代象形字的形状演变而来,繁体字形态与简体字基本相似。常律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也与其意思相关。
别人正在浏览...
本俸策彗拆账宸藻驰年冲漠无朕绌陟邨舍大农鲽鯋顶受冬风菜蕃舶防辅翻空凤华凫徯公廨官健关燕桂车害人化贸皇心虎观豗聒回纳江叟季库举身糲粢骊牛马缨丹艨艟齧膝坯布扑碌强劳俏醋绮栊冗官睿明三语掾沙冈沙拉拉觞燕牲镬身正不怕影儿歪世庙四端丝牵肃军天陛拖宕委黄炜如握机乌有先生香分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