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元史·忠义传二·李黼》:“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譟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水浒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亦作“ 进退失措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詆訶,进退失措者,莫不羣笑,声闻於外。”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 陆 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
进退无措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人处于困境时,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感到无所适从、慌乱失措,形容处境窘迫或应对失当的状态。以下从词典释义、语素分析、引申义及权威引用角度详细阐释:
字面拆解
整体意为无论前进或后退均无法妥善应对,凸显行动上的两难与心理上的慌乱。
权威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收录,该成语形容“处境困窘,举措失常”。例如:
“敌军突袭,守将进退无措,城池遂陷。”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
定义:“形容处境窘迫,不知如何是好。”
(商务印书馆)
解析:“源自古军事语境,后泛化至生活场景,喻指行动与心理的双重困局。”
(中华书局)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中:“家中巨变,仇仲进退无措,唯垂涕而已。”印证其历史语用背景。
进退维谷、束手无策、骑虎难下
应对自如、游刃有余、镇定自若
结语
“进退无措”凝练体现了汉语对复杂困境的精准刻画,其语义从具体行动延伸至心理状态,兼具文学表现力与生活实用性。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及经典用例,确保学术严谨性。
“进退无措”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面对困境时,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都找不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处于慌乱或无法决断的状态。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字面解析
语境与用法
多用于描述人在复杂局面下的窘迫状态,例如:
近义与对比
使用建议
该成语适用于书面或正式口语表达,日常交流中可用“不知怎么办”“左右为难”等更口语化的表述替代。
若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可提供例句以便深入分析。
白罽裘贬俗弛旷村县大荒骆董司风轫棼纚附骥攀鳞辐条割席分坐姑缯恒日化缘浃汗焦尾靶积兵兢惭惊位进羡疾雨暴风畸重卷饼骏良擂堆良丁力战末僚木德内倾聂斯脱利派泥菩萨逆种劈账破釜起废区区冗冗人单势孤柔和肉试塞垣上寻身基食雁势要实意受代属耳水火无情书香门第贪墨舔舕通变达权微昧畏詟闻命五籍物极则反项髻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