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西南夷 之一。《汉书·昭帝纪》:“ 益州 廉头 、 姑繒 、 牂柯 、 谈指 、 同并 二十四邑皆反。”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皆 西南夷 别种名也。”
根据现有资料,“姑缯”是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称谓,具体信息如下:
基本释义
姑缯(拼音:gū zēng)是汉代西南夷的一支,属于古代少数民族名称,主要活动于益州(今云南、四川南部及贵州西部一带)。
历史记载
《汉书·昭帝纪》曾记载:“益州廉头、姑缯、牂柯、谈指、同并二十四邑皆反”,表明姑缯部落在西汉时期曾参与地方叛乱,可能与中央政权存在冲突。
综合背景
西南夷是汉代对西南地区非汉民族的统称,包含多个部落。姑缯与“廉头”“牂柯”等部落并列,推测其聚居地可能在今云南或四川西南部,但具体地理位置需结合考古或更权威史料进一步考证。
注意: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释义,权威性较低。如需深入研究,建议查阅《汉书》《华阳国志》等原始文献,或参考权威历史研究著作以核实细节。
《姑缯》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指无理、没有道理。形容人的言语或行为荒谬可笑,不合情理。
《姑缯》的部首是女字旁,拆分后的笔画为12画。
《姑缯》这个词最早见于唐代刘禹锡的《江洲司马青袍泪》,意为无理争辩、不合情理的争论。
《姑缯》的繁体字为「姑繒」。
在古代,汉字写法存在变体,包括草书、隶书等不同风格。以《姑缯》来说,古时写法略有差异,具体细节因时代而异。
1. 他的说辞实在太姑缯了,根本无法相信。
2. 她的做法简直就是姑缯,完全不可理喻。
1. 姑婆:指妻子的姑母。
2. 缯麻:指一种手工纺织品。
3. 姑母:指父亲或母亲的姐妹。
姑婆、夜郎
合理、合情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