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日的意思、恒日的详细解释
恒日的解释
平时;平日。《诗·小雅·鸳鸯》“乘马在厩,摧之秣之” 汉 郑玄 笺:“齐而后三举设盛饌,恆日则减焉。此之谓有节也。”《南齐书·豫章王嶷传》:“自顷公私凋尽,绥抚之宜,尤重恆日。”
词语分解
- 恒的解释 恒 é 持久:恒心。恒久。恒定。恒齿。永恒。恒星。恒温。 经常的,普通的:恒言。 姓。 笔画数:; 部首:忄; 笔顺编号:
-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专业解析
恒日是由"恒"与"日"构成的复合词,在《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中定义为:"指长昼,漫长的白昼",其释义可细分为三个维度:
- 构词解析:"恒"取《说文解字》"常也"之本义,表持久、不变;"日"据《康熙字典》"太阳之精"的注解,指代天体运行周期。组合后形成"持续运转的太阳周期"的意象。
- 古籍用例:唐代李峤《晚秋喜雨》中"山庭恒昼,水馆恒清"的表述,印证其作为"持续存在的自然现象"的文学化应用。
- 现代延伸:当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补充其可引申为"持续运作的状态",如用于形容机构运转或自然规律的恒常性。
词义演变体现汉语词汇从具象天文现象到抽象概念表达的发展脉络,该词在现代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哲学论述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恒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词义解释
“恒日”指平时、平日,强调常规或非特殊时段的状态。其中“恒”有持久、平常之意,“日”则指日常时间,组合后表示普通的日子或通常情况。
二、文献出处
- 《诗经·小雅·鸳鸯》
汉代郑玄在笺注中提到:“齐而后三举设盛饌,恆日则减焉”,意为祭祀时特殊日子的丰盛饮食与平日的简朴形成对比。
- 《南齐书·豫章王嶷传》
文中用“绥抚之宜,尤重恆日”描述治理需注重日常安抚,突显“恒日”与特殊时期的区别。
三、用法说明
- 语境:多用于古代文献或正式文体,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
- 搭配:常与特殊事件或仪式对举,如“盛饌”对应“恒日减焉”(特殊饮食与日常饮食的差异)。
四、例句参考
- 古籍例句:
“自顷公私凋尽,绥抚之宜,尤重恆日。”(《南齐书》)
- 现代造句:
“做学问需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有所成。”(此句虽未直接使用“恒日”,但体现了“日常积累”的相近含义)
“恒日”是一个强调日常性、非特殊状态的古汉语词汇,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其用法。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郑玄笺注及《南齐书》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榜署扒掱北楚不闲尘沙劫担幢道果定体断羽絶鳞蛾黄翻浆繁育丰神异彩逢值革薄棺槥裹梅花裹头内人顾盼神飞核夺横汾赏鸿辞黄牛三峡画外混俗和光狐威较计进贤黜恶机器戏九回曲鞠戚抗烈诳嘴黎山老姆礼庠李小龙笼笼论师洛滨笙埋灭磨刷暮暗蹑蹺柈馔绮窗散紊赡私绳检衰耄四府搜神记探抉妥安斡维五谷虫无拘束下沟絃管携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