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独的意思、敬独的详细解释
敬独的解释
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
词语分解
- 敬的解释 敬 ì 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敬。致敬。敬重(恘 )。敬爱。敬仰。恭敬。敬辞。敬慕。敬献。 表示敬意的礼物:喜敬。寿敬。 有礼貌地送上去:敬酒。敬香。 谨慎,不怠慢:慎始敬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 独的解释 独 (獨) ú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 * 。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专业解析
"敬独"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在权威的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中未收录为独立词条。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敬”与“独”的本义及引申义进行解析,并结合可能的典籍用例推测其文化内涵:
一、单字释义
- 敬 (jìng):
- 核心义:尊重、恭敬、严肃对待。《说文解字》:“敬,肃也。” 引申为慎重、不怠慢。
- 典籍体现:《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强调处事态度需恭敬谨慎。(参考《汉语大词典》释义)
- 独 (dú):
- 核心义:单一、独自、孤独。《说文解字》:“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 引申为独特、特立独行。
- 典籍体现:《礼记·中庸》:“君子慎其独也。” 指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需谨慎自律,保持操守。(参考《古代汉语词典》释义)
二、“敬独”的推测性含义
结合“敬”与“独”的释义,“敬独”可理解为:
- 对独处状态的敬畏与谨慎:强调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内心仍需保持如同在公众场合般的恭敬、庄重和道德自律。这与儒家“慎独”思想高度相关,指在独处时能严于律己,恪守道德规范。
- 对独特品格的敬重:可能指对具有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坚守自身原则(“独”)之人的尊敬(“敬”)。
- 对孤独处境的庄重态度:指面对孤独或独处时,不是消极懈怠,而是以严肃、恭敬的心态去对待和修养自身。
三、与“慎独”的关系
“敬独”的含义与儒家核心道德修养概念“慎独”非常接近,甚至可能是其同义或强调形式。“慎独”要求人在独处时谨慎不苟(“慎”),而“敬独”则更突出在独处时保持内心的恭敬(“敬”),两者都指向道德自律的最高境界——高度的自觉性。(参考《礼记·中庸》思想)
结论
“敬独”是一个蕴含深厚儒家伦理思想的词汇,其核心在于强调个体在独处或无外界监督时,依然要保持内心的恭敬、庄重和道德自觉,做到表里如一。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人内在修养和道德自律的高度重视。
主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对“敬”字本义及引申义的权威解释。
- 《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对“独”字本义及引申义的权威解释,并包含对“慎独”概念的经典出处说明。
- 《礼记·中庸》 (儒家经典):直接阐述了“慎独”思想,为理解“敬独”提供了核心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敬独”是一个古典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谨慎和自律,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以下是综合不同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敬独”指个人在无人监督的独处状态下,仍能严格遵守道德规范,做到言行谨慎、不苟且。这一概念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自我约束的高度要求。
二、古典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讥惑》:“出门有见宾之肃,闲居有敬独之戒。”此处通过对比社交场合的庄重与独处时的自律,强调了“敬独”作为修身准则的重要性。
三、应用场景
- 儒家修养:与“慎独”概念相通,均指向内在道德的自我完善。宋代刘克庄诗作中曾以“平生所敬独肱蟠”表达对坚守独处自律者的推崇。
- 日常行为规范:古人将“敬独”视为君子品格的体现,要求无论人前人后都保持一致的操守。
四、现代意义
在当代语境中,“敬独”可引申为对个人诚信与责任感的强调,尤其在缺乏外界监督时(如网络行为、职场自律等场景),这一品质更显珍贵。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典文献原文,可参考《抱朴子》等典籍,或查阅权威汉语词典获取延伸解读。
别人正在浏览...
阿辟半刻孢子辩画蚕食慈禧太后枞金伐鼓涤烦子端翔饿答儿郎幡旗愤迅棼翳俘劫趺足甘心情愿禾穟花緑头剪乱解馋解分羁官急救车镌题考辰款望亏负鲲鲸连最六案利益梅花句明处宁集凝停平拱牵顿谦揖啓闭塞起名痊济劝誉缛节三尺青锋三三制上详笙钥暑伏诉长道短随河打淌台教铁牀脱骱完工惋骇危行无量数消声獬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