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獬豸的意思、獬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獬豸的解释

[ancient goat reputed to gore quilty persbn a court]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

凡罪疑者,俱令獬豸触之。——《镜花缘》

详细解释

(1).传说中的异兽。一角,能辨曲直,见人相斗,则以角触 * 无理者。古人视为祥物。 汉 杨孚 《异物志》:“东北荒中有兽,名獬豸,一角,性忠,见人鬭则触不直者,闻人论则咋不正者。”《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椎蜚廉,弄獬豸。”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獬豸,似鹿而一角。人君刑罚得中,则生於朝廷,主触不直者。”《宋书·符瑞志中》:“獬豸知曲直,狱讼平则至。”《金史·五行志》:“ 太原 进獬豸及瑞麦。”《天雨花》第八回:“汝等可知獬豸之性,遇邪则触。”

(2).指古代御史大夫等执法官戴的獬豸冠。 唐 罗隐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诗:“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鷦鷯。” 元 萨都剌 《送张都台还京》诗:“忆昔中臺簪獬豸,曾封直諫动鑾舆。”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故友周文夏侍御殁填此词》词:“ 江 左 周瑜 年少日,雄姿歷落;记十载,霜飞獬豸,风生臺阁。”

(3).指代御史等官。 唐 杜甫 《送卢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驤詔,臺迎獬豸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独角神兽,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极为丰富,主要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解析:

1. 外形特征 獬豸外形兼具羊与牛的特征,体态从如羊到如牛均有记载。其显著标志是额上独角,双目炯炯,全身覆盖浓密黑毛,战国时期多被塑造成羊形,东汉后逐渐演变为牛身兽态(如陕西汉画像石形象)。

2. 核心能力 •辨是非:能通过听觉和视觉判断善恶,见人争斗则以角触不义者,闻人争执则咬非理方 •惩奸邪:传说会吞食违法之人,成为古代司法的“活体刑具”

3. 司法象征意义 自先秦起,獬豸即与法律紧密关联: √ 楚文王始创獬豸冠,秦汉列为法冠,明清御史官服皆绣其图案 √ 与司法鼻祖皋陶传说结合,成为“无冤狱”的理想司法图腾 √ 故宫太和殿将其列为第九脊兽,象征皇家司法的神圣性

4. 文字源流 • "獬"字从犬部,读音同"蟹"(《广韵》胡買切) • 异体字"廌"(zhì)在《说文》中解为"解廌,兽也"

5. 文化延伸 在传统建筑中,獬豸形象被赋予镇邪护宅功能,其独角造型常见于衙门照壁、刑部建筑装饰,形成"獬豸文化圈"。现代中国法院系统仍延续使用獬豸雕塑作为法治精神象征。

该神兽形象融合了古代先民对司法正义的朴素想象,其"一触断案"的特质,实为中华法系追求实质正义的具象化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二

獬豸:一个神秘而古老的词汇

獬豸是一个中文词汇,它用来形容传说中的一种神奇的动物,也称为“独角兽”。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犬”和“豸”两个部首,拼音为“qǔ zhì”,总计11个笔画。

獬豸一词最早来源于《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文献。根据《山海经》的描述,獬豸是一种拥有鹿角、牛耳、马尾、狮身,而且只有一只眼睛的神奇动物。

在繁体字中,獬豸被写作“獬豸”或“獬豸”。而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獬豸的形状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例如,在小篆字时期,獬豸的字形为“㠮”,在隶书字时期,字形变为“㕜”。

以下是一些关于獬豸的例句:

1. 据古籍中的记载,獬豸是一种神奇的动物,代表着诗意和纯洁。

2. 这个城市的徽章上有一只獬豸,寓意着城市的独特和光荣。

獬豸的主要组词是:“獬豸角”(独角兽的角)和“獬豸眼”(独角兽的眼睛)。獬豸的近义词包括“麒麟”和“独角兽”,它们都代表着神秘和神奇。而獬豸的反义词则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但可以与凡兽或普通动物相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

騃竪矮小精悍阿侄稗秕便姗不测之忧部队不知起倒参注常满灯大带底角发藻飞越風殿分身减口负谴负舋该密杠盖光伏效应顾揽锅夥话流画麒麟将具僵硬解语杯绩女觉罗刻峻僚旧陵历龙墀马回子毛脚鷄蜜滓普度群生青瞑青衣青驭勤剧勤恁容错涩噎神质是非之心师娘私面所欢淘洗条播托幽缊着无諐乌铜先典咸阳桥小会同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