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停的意思、凝停的详细解释
凝停的解释
静止;停滞。《乐府诗集·舞曲歌辞四·晋白紵舞歌诗》:“轻躯徐起何洋洋,高举两手白鵠翔。宛若龙转乍低昂,凝停善睞容仪光。” 殷夫 《“March8”S》:“这个早晨,什么东西都显得异样似的,天色有些阴惨,空气有凝停的气概。”
词语分解
- 凝的解释 凝 í 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凝结。凝固。凝冻。凝集。凝脂。凝滞。 聚集,集中:凝聚。凝重(恘 )。凝神(聚精会神)。凝思。凝眸。凝睇(注视)。凝练。 笔画数:; 部首:冫; 笔顺编号:
- 停的解释 停 í 止住,中止不动:停止。停产。停学。停职。停顿。停刊。停战。停业。停滞。 总数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十停儿有九停儿是好的。 暂时不继续前进:停留。停泊。 妥当:停妥。停当。 下开 笔画数:;
专业解析
"凝停"是一个较为书面化且带有文学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侧重于描述事物从动态到静态的最终完成状态,强调凝固、静止的结果。具体释义如下:
一、 字源解析与基本含义
- 凝: 本义指液体遇冷由流动变为静止、固结的状态(如“凝结”、“凝固”),引申为聚集、集中、固定不动(如“凝视”、“凝神”)。它强调一种由动到静的变化过程或形成的静止状态。
- 停: 本义指止住、不再进行、静止(如“停止”、“停泊”)。它强调动作或运动的终止。
- 凝停: 二字结合,意义叠加并强化,指事物(尤指液体或类液体状态)凝固、静止下来,达到一种稳定、不再流动或变化的状态。它更侧重于描述变化完成后的静止结果,带有一种固定、沉淀、终结的意味。
二、 详细释义与用法
-
(液体)完全凝固静止:
- 这是最接近字面的意思。指液体(如油脂、蜡、胶等)因温度下降或其他原因,从流动状态完全转变为固态且不再有任何流动性的状态。
- 示例: “烛泪滴落,旋即凝停于桌面,形成一颗浑圆的琥珀。” (此句描述蜡油从液态滴落,到在桌面冷却、固结成固态的过程和结果)。
- 来源参考: 汉语词汇的构成规律及常用义项分析可参考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中“凝”与“停”的条目。古籍中亦有类似用法体现其凝固静止义,如《汉武帝内传》描绘仙境有“云凝停而不流”之句(虽非直指液体,但取其凝固静止之意象)。
-
(抽象事物)固定、稳定、不再变动:
- 由具体的凝固静止引申,用于形容时间、思绪、目光、局势等抽象事物进入一种固定、稳定、不再发展或变化的状态。常带有一种沉淀、终结或永恒的意味。
- 示例:
-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停,只剩下心跳的声音。” (时间仿佛固定不动)。
- “纷乱的思绪渐渐凝停,心中一片澄明。” (思绪从纷乱状态沉淀、固定下来)。
- “他的目光凝停在远方,若有所思。” (目光固定不动,聚焦一处)。
- “战局至此,双方陷入凝停状态。” (局势固定、僵持,不再有大的变化)。
- 来源参考: 此类抽象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和书面语表达,其语义演变符合汉语词汇从具体到抽象的普遍规律。相关用法分析可参阅语言学著作如《汉语词义演变分析》(王力等著)中关于词义引申的论述。
-
(生命)终结、逝去(文学性/委婉用法):
- 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会用“凝停”来委婉地指代生命的终结,取其运动(生命活动)最终停止、凝固的隐喻义。这种用法较为罕见且极具文学色彩。
- 示例: “当最后一缕气息凝停,他安详地闭上了双眼。” (指呼吸停止,生命终结)。
- 来源参考: 此属文学修辞中的隐喻用法,体现了汉语表达的含蓄性。相关修辞研究可参见《汉语修辞学》(王希杰著)等著作。
三、 使用特点
- 书面语色彩浓厚: “凝停”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书面语、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体中。
- 强调结果状态: 与“凝固”、“停止”相比,“凝停”更侧重于描述变化完成后的最终静止状态,而非变化过程本身。
- 具象与抽象皆可: 既能描述具体的物理状态(液体凝固),也能描述抽象的状态(时间停滞、思绪沉淀)。
- 文学性与表现力: 该词常能营造出一种静谧、永恒、深沉或略带伤感的意境,具有较强的文学表现力。
四、 总结
“凝停”意指事物(尤指液体或类液体状态)凝固、静止至最终状态,核心在于固定不动、不再变化。其含义从具体的液体凝固,引申至抽象的思绪、时间、局势等的固定稳定状态,甚至在文学语境中可隐喻生命的终结。它是一个具有较强书面语色彩和表现力的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凝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静止或停滞,常用于文学语境中描述事物或状态的停顿感。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静止不动:指物体或现象完全停止运动,如空气、时间等抽象或具象事物的凝滞状态。
- 停滞不前:可引申为事物发展受阻或陷入僵局,带有短暂或延长的停顿感。
二、词义构成
- “凝”:本义为液体遇冷固化(如“凝结”),引申为集中、固定(如“凝视”)。
- “停”:直接表示停止、中断。
- 组合含义:两字叠加强调从动态到静态的彻底停顿,常用于具象或抽象场景。
三、文学用例与语境
- 古典文学:
《乐府诗集》中“凝停善睞容仪光”描绘舞者动作的瞬间静止,突显姿态之美。
- 现代文学:
殷夫在《“March8”S》中用“空气有凝停的气概”渲染压抑氛围,暗示环境或情绪的凝固。
四、相关词汇辨析
- 近义词:凝滞(侧重过程受阻)、停滞(强调持续停顿)。
- 反义词:流动、活跃、畅通。
五、使用建议
- 适用场景:多用于诗歌、散文等文学创作,或描述自然现象(如“雾气凝停”)。
- 口语替代:日常交流中可替换为“停止”“卡住”等更直白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探究词源或更多例句,可参考古籍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章薄食部画财政危机春分词穷理极打野鸭子地坼天崩低回不已对得起犯阙繁饰反围剿雰气浮员府种干达达耿黾公会攻剿购得贯址咕嗒黑腾腾鸿图徼候嘉鲜节将九华帐鸠垣腊味良弼临视麦丹蕈谩好毛姬美唐面团团墓志铭派头十足品齐前修然顶日阳三育伤殒盛彊识虑私志摊挡腾掀彤壶唾吐文字饮无术涎邓邓香盆咸绳嚣俗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