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铁床 ”。1.烧红的铁板床。古代亦用作刑具。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铁牀铜柱,烧之洞然;驱迫此人,抱卧其上。”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羔羊挥泪》:“ 程皓 以铁床熁肉,肥膏见火,则油燄淋漓。” 唐 拾得 《诗》之二六:“纵不入鑊汤,亦须卧铁牀。” 清 黄遵宪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离宫深处即地狱,铁牀汤鑊穷烹煎。” 钱仲联 笺注引旧注:“《南汉春秋》: 中宗 既谋 殤帝 自立……设鑊汤、铁牀、刳剔等刑,号曰生地狱。”
2.铁制的睡床。如:这间集体宿舍共有四张铁床。
“铁牀”是古代一种特殊的刑具或器物,其含义和用途在不同文献中有所记载,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铁牀指烧红的铁板床,主要用于古代刑罚。其材质为铁制,表面高温炙热,常被用来对受刑者实施残酷的肉体折磨。
历史用途与记载
文学与文化引用
清代黄遵宪在《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中以“铁牀汤镬穷烹煎”暗指南汉政权暴政,借铁牀意象批判统治者的残忍。
文化意义
铁牀在古代文献中多与“地狱”“酷刑”关联,成为警示恶行的符号,反映了传统观念中对严苛惩罚的想象。
铁牀的核心含义是烧红的铁制刑具,兼具实际刑罚与文学隐喻功能,其残酷性使其成为古代社会震慑犯罪或宗教劝诫的典型意象。
铁牀(tiě chuá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将对其含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进行介绍。
铁牀指的是由铁制成的床,是一种硬质的、坚固的床铺。
铁牀分为两个部首:金部和牛部。其中,“铁”字的笔画数为5,是一个由“钅”和“失”两部分组成的字;“牀”字的笔画数为8,是一个由“牛”和“木”两部分组成的字。
铁牀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由于铁是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所以制作床铺时常常选用铁制成,用以增强支撑力,同时也能防止虫蛀和火灾。
铁牀的繁体字为「鐵牀」,在台湾和香港等地仍然使用。
在古时候,铁牀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的字典中,「铁」字的写法是「鐵」,而「牀」字的写法是「牀」。
1. 他睡在硬邦邦的铁牀上,感觉非常不舒服。
2. 冷酷无情的监狱里,铁牀成为了囚犯们的噩梦。
铁锤、铁链、铁门、铁窗、铁丝...
铁床、铁榻、铁板床。
软床、木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