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危行的意思、危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危行的解释

(1).危险的行动。《易·震》:“《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 孔颖达 疏:“‘危行也’者,怀惧往来,是致危之行。”

(2).小心地行动;慎行。《庄子·山木》:“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慄。”《史记·管晏列传》:“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3).正直的行为。《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危,厉也。” 明 樊鹏 《中顺大夫陕西提学副使何大复先生行状》:“先是京官非有罪无九年不迁者,先生特以危行连蹇,湮滞中书,凡十餘年。”

(4).谓(言语)高于行为。《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6*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郑玄 注:“危,犹高也。”

(5).不安全的航行。 宋 王安石 《虞部郎中晁君墓志铭》:“析 池口 征,合于 铜陵 ,官不失算,舟无危行。”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危行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危行”的汉语词典释义

“危行”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释义:

  1. 正直的行为

    源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此处“危”意为“正直、高峻”,“危行”指行为端正、坚守原则。例如:

    君子当以危行立身,不为世俗所移。(《古代汉语词典》)

  2. 危险的行为

    在部分语境中,“危”可解作“危险”,“危行”即指冒险或可能招致灾祸的行为。如《史记·刺客列传》中“严仲子避仇,求人可以报韩相者,至齐,齐人或言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仲子至门请,数反,然后具酒自畅聂政母前。酒酣,严仲子奉黄金百镒,前为聂政母寿。聂政惊怪其厚,固谢严仲子。严仲子固进,而聂政谢曰:‘臣幸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以旦夕得甘毳以养亲。亲供养备,不敢当仲子之赐。’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言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窃闻足下义甚高,故进百金者,将用为大人粗粝之费,得以交足下之驩,岂敢以有求邪!’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屠者,徒幸以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也。然严仲子卒备宾主之礼而去。”其中“危行”可引申为可能危及生命的举动。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收录“危行”词条,释义为“正直的行为”,引《论语》为证。
  2.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强调“危”的古义为“端正”,并举例《论语》用例。
  3. 《论语译注》(杨伯峻注):对“危言危行”的注解明确“危”即“正直”。
  4.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通过历史语境佐证“危行”的引申含义。

(注:因部分权威词典无公开在线链接,来源仅标注文献名称与出版社;《论语》《史记》原文可通过“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或“国学大师”网站查阅。)

网络扩展解释

“危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ēi xíng,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危险的行动
    指可能带来风险或危害的行为。出自《易·震》:“震往来厉,危行也”,表示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行动需谨慎。

  2. 小心地行动;慎行
    强调行动时保持警惕和审慎。如《庄子·山木》中描述人在荆棘丛中“危行侧视”,体现谨慎行走的状态。

  3. 正直的行为
    指符合道义的磊落之举。出自《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意为国家清明时,言行均应正直。

  4. 不安全的航行
    特指存在风险的航海或航行活动。

  5. 言语高于行为
    指言论夸张或超出实际作为的现象。


二、经典用例


三、与“危言危行”的区分

“危言危行”是独立成语,意为“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与“危行”的单独含义不同。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权威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花亭摽落笔椟并兼避灾不蛊苍鹭草案操翰草率行事唱乱承接打场打非电策愕眙封祝浮槎弗堪伏事刚胆官暇宏图大志宦门驩心唬答虎据龙蟠焄膻将钜棘鈎侷促狼狈为奸老虎灶凌人流动资本明灯火仗凝然排摈七桥问题蚯蚓人役桑笄搧动上尉的女儿审处诗抄宿肉桃汤天兵条几调弄透索柝击惟利是视物是人非显白香印纤路下牲信不及